台巴“断交"后,下一个还会远吗?

2017-06-14 11:25:1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有权威人士就透露,接下来,梵蒂冈、非洲的两个国家都可能跟台湾“断交”。

0ERMfwwNLC.jpg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

中国和巴拿马建交、台湾和巴拿马“断交”的消息从13日上午就开始刷屏了。要问这事港台腔怎么看?其实也没啥,因为早就有征兆了。

海外网(m.haiwainet.cn)港台腔专栏作者王大可,今天撰文跟大家谈谈台巴“断交”背后的玄机。

--------------------------------

蛛丝马迹

时光回到1年前。2016年6月26日傍晚,在刚峻工的巴拿马运河拓宽启用仪式现场,漂洋过海前来的“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站在观礼台第一排,内心却难免五味杂陈。首度出访拼“国际空间”、与多国政要互动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就被面前嘹亮的汽笛声声惊醒回神——

在东道主致词后,第一艘缓缓通过的巨无霸货轮是大陆籍“巴拿马轮”,偌大的货柜上清楚写着“China Shipping”,展现大陆无所不在的经济影响力。现场响起掌声和欢呼。蔡英文冷冷看着这一幕,其间还一度双手叉腰。一幅多有意思的画面!

这样直接的耳提面命,如果还装着不明白,那也是没谁了。

“断交”消息一出来,台当局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又是讲话、又是抗议,好像天大的噩耗从天而降似的。其实,他们早就心知肚明。一腔怨气,不过是无力挽回后的情绪发泄而已。

不信且看,驻中南美洲多年的台湾媒体人郭笃为表示,他上个星期还在台北,就有人跟他说巴拿马与中国大陆双方谈的差不多,随后传言成真。之前也有蛛丝马迹可循。例如巴拿马驻台“大使”马缔斯4月卸任,但巴拿马迟迟未宣布新任人事。台赴任的“大使”递交到任书十多天,巴拿马政府就是不安排递交“国书”。当局也明确表示,两个多星期以来警讯不断,“国安”部门事先已有掌握云云。

如今,巴拿马最终弃台而去,终止了长达107年的“邦交关系”。

指标意义

巴拿马坐拥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在台湾的“外交”布局中,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重镇。而拥有“百年情谊”的巴拿马更是具有指标性意义。所以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上任,无论是背地的金援或者面上的出访,巴拿马都是不可错失的一站,是台湾“加码再加码的地方”。

蔡上任第一个出访国家就是巴拿马。在巴拿马参观运河时,她写下“见证百年基业,携手共创荣景”,署名President of Taiwan (ROC),引发一时轰动。有趣的是,巴拿马的总统在Facebook上却把巴拿马和台湾的历史关系表述为“Panama and China (Taiwan)”〔中国(台湾)〕,这下绿营可闹翻了天,还去函要求人家总统更正。

行了,以后不用再去函要求更正了。去函人家也不会接。备受打击的台湾“外交部长”李大维好像是个不愿分手的怨妇,历数曾经的甜蜜伙伴的种种“罪状”,声称巴拿马无视台湾多年来在各方面对巴拿马的援助,因为经济利益屈服于中国大陆。为了维护尊严,决定终止和巴拿马“外交关系”,全面停止援助,撤离“大使馆”和技术团。

得,又拿出“金援外交”来说事。且不说李登辉是始作俑者,陈水扁克绍箕裘(编者:继承前人之意),蔡英文去年赴巴也没少派糖呀。对此,外交部长王毅说得非常清楚:“巴拿马方面没有任何犹豫观望,没有任何的前提条件,也没有任何交易”。最好的例证是,2010年1月,巴拿马要求与中国大陆建交,中方以避免伤害当时回暖中的两岸关系而回绝了巴方的提议。

关键点是啥,彼此都心知肚明。

一叶障目

前“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说,如果是国民党执政,保证被丧权辱“国”的狼牙棒打得满地找牙。如今“邦交国”一个接着一个掉,忽然发现,民进党主张“台独”的终极奥义,就是要让台湾“遗世独立”,变成亚细亚的孤儿吧。

你别说亚细亚了,在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要上演百年孤独也绝非难事。

台当局如今最大的担心,就是其他拉美、太平洋的一些国家会不会有样学样,步巴拿马的后尘?有权威人士就透露,接下来,梵蒂冈、非洲的两个国家都可能跟台湾“断交”。

但蔡英文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揣着糊涂装明白。在去年“双十讲话”的结尾,他特别引用同属美洲“邦交国”的巴拉圭总统卡提斯对她说的话:“你的国家比你想象的更大”。她一定把治下的“国家”等同成了台湾岛,来鼓舞岛内部分人的士气。但效果恰恰相反,从大中华的地理视角看,这话是绝妙的双关之语。人家都懂的两岸一中,为何到了某些人那里就一叶障目了呢?

连绿营“立委”都明白了,台湾国际处境已正式进入寒冬, “维持现状”的“外交战略”已敲了丧钟。以后出现台湾与某“邦交国”又双叒叕断交了的新闻,应该不属意外。有人调侃,或许根据风水学,属猴的蔡英文跟与马沾边的命理不和?不信?2012年“大选”输给了马英九,5年后,上台了却丢了巴拿马。

玩笑归玩笑。有了圣普和巴拿马做榜样,台的“邦交国”们或将陆续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用国台办发言人的话说,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文/王大可)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1425626964653996.jpg

责编: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