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蔡英文“挟洋自重”的底气还剩多少

海外网 2017-06-15 10:32:22

timg (1).jpg

台巴“断交”后,蔡英文喊话大陆 图源:中国台湾网

北京时间6月13日上午,巴拿马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建交联合公报,并从即日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这是自民进党当局去年5月20日上台以来,继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之后,又一个“邦交国”与台“断交”。

影响

应该说,这次“断交”事件还是在岛内造成相当的震撼,并对民进党当局的执政能力造成了信任冲击。尤其是巴拿马与所谓“中华民国”的“邦交”关系历史悠久,且巴国拥有巴拿马运河这个重要国际航道,因此是台湾所有“邦交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台巴“断交”后岛内舆情哗然,特别是蓝营人士对当局进行严厉批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不得不在第一时间发表讲话,为其“外交政策”和两岸政策辩解。当然也有台湾媒体反映,一些民进党政治人物表面上表示“震惊”、“愤怒”,但其实内心“并不在乎”——“不在乎”是因为他们认为根据有关国际法学说,国家成立要件有“构成说”、“宣告说”等多种学说,台湾只要拥有所谓“领土、人民、政府”就可以是个“主权独立国家”,台湾“邦交国”的多寡并不影响台湾的所谓“国家”地位;但表示出“震惊”、“愤怒”的模样,有利其在岛内外塑“被中国大陆打压”的“悲情”意识,以煽动台湾民众仇视大陆的情绪以及争取所谓“国际同情”。当然,这只是一种政客自欺欺人的心理。台巴“断交”会不会引发骨牌效应,使台湾剩余的“邦交国”纷纷效仿,进而出现“断交潮”?这是蔡英文当局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转型?

受台巴“断交”的打击,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会出现转型吗?蔡英文在讲话中指称,这一事件“冲击了两岸稳定的现状”,企图把“改变现状”的责任推诿到大陆身上。不错,同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的彼此涉外事务相对稳定相比,现在情况的确发生了变化。但是,蔡英文当局应该十分清楚,“邦交”关系生变只是“果”,而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则是“因”,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的缺失未来还将进一步压缩台湾所谓“国际空间”。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民进党当局似乎还不想为了维持“邦交”场面而改变其顽固的两岸政策立场。这一来是因为其“台独”理念根深蒂固;二来是因为台湾当局认为“邦交”关系与其最关注的岛内经济议题关联程度不大;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当局一向把“外交”重点放在巩固与提升与美、日“实质关系”上,而美、日等国中的反华势力基于“以台制华”的目的,也怂恿民进党当局顽守“一边一国”的两岸政策,并不乐见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这给了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的“底气”。

未来

在此情况下,未来两岸关系是斗?是和?还是拖?这要分两个层面分析:从大陆与民进党当局的关系这一层面看,只要民进党当局一天不回到“九二共识”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那么大陆方面就一天不放松打击“台独”的态势,而且反对与遏制“台独”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具体到国际事务上,中国政府将在国际上进一步维护“一个中国”的格局,台湾当局也可能将负隅顽抗,这在外界看来,两岸在国际场合上“斗”的程度同以往比将趋于激烈。

但从另一个层面看,大陆争取台湾民心的政策方向不会因民进党上台而改变。诚如大陆领导人多次指出,“两岸关系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深入开展两岸民间交流与合作”,所以未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进程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这种两岸“官冷民热”的局面会持续多久,目前尚难论断,但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罔顾民众福祉敌视大陆的政策表示不耐烦已是不争的事实。最近一些民进党人士喊出“亲中”、“和中”的口号,从某个角度看,也是这种岛内民情压力下的产物。当然,民进党当局和岛内相关政治人物一方面视两岸为“两国”,一方面又喊“亲”叫“和”的矛盾做法,无益于切实解开两岸关系的症结,也无益于解决包括涉外事务在内的台湾面临的诸多问题。

(严峻,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1425626964653996.jpg

责编:李鹏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