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梁振英谈香港变迁: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2017-06-19 14:56:27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梁振英认为,过去20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

当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任期将满之时,香港恰好迎来回归20周年。5年来,特许测量师出身的梁振英是如何精确“测绘”香港繁荣,又是如何应对挑战的?日前在中环上亚厘毕道的行政长官官邸,梁振英接受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中央媒体的集体采访。

上世纪80年代,身为专业人士的梁振英积极参与回归工作,亲历了基本法起草过程和过渡时期的风风雨雨。他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自然也绕不开20年前的回归记忆。他说,1988年做基本法征求意见稿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这些意见稿需要公诸全社会,以此拉动对基本法内容起草过程的关注。“征求意见稿印了上百万份,而且得到香港大大小小银行的同意,把意见稿放在他们柜台上,让大家去取。那时候通讯没现在发达,但是起草委员会通过一条,我们就在印刷公司改一条,全部通过之后就马上拿去印刷。第二天早上,我就监控整个分发过程,大概到了中午,连离岛的一些小银行分行的柜台上也有了。”

让梁振英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许多香港市民关心,“7月1日到街上买回归后第一份早餐用什么钞票?”有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说,历史上一个地方政权一换,除了换旗帜之外,还会换钞票。当时有西方经济学家曾断言,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货币。而1990年通过的基本法第111条规定了“港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梁振英说,在“一国两制”的安排下,香港成功维持了港元地位。

“回归当天晚上,我在典礼现场。那时我的心情和广大香港市民一样,很高兴能通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式和平收回香港。”回首过去20年,梁振英认为,“一国两制”没有变,香港基本法没有变,变的是香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前几年推动政改时遇到香港社会一些人士的反对,甚至引起违法“占中”事件,他坦承这些都是困难,解决的办法要依靠市民的理解以及中央的支持。梁振英认为,过去20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关键是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无论是由协商产生还是选举产生,都需要由中央政府任命。梁振英说,行政长官作为中国一个地方政府的首长,拥有比其他国家地方政府首长更大的权力,原因就在于行政长官不仅有地方民主授权,更有中央授权。

回顾5年任期,梁振英认为,本届特区政府着力解决香港面临的四个历史难题,即房屋、贫困、安老和环保,并取得一些进展。《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梁振英座位旁准备好了一张华南地区卫星地图,地图上用红点标注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的位置。梁振英认为,整个大湾区有6600多万人口,是国家重要的城市群,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互补性很强,香港高度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都是强项。他同时谈到,香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经贸关系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在印度,就有香港的建筑设计师,在当地有十几个设计项目;在巴基斯坦,有一家香港公司,供应生产沥青所需要的设备。香港与内地企业,我们一起走出去互补性很强”。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是梁振英在采访中不断提起的话。他说,“国家所需”在不同时期内容不同。内地改革开放的30年,香港在经贸、投资等方面在国家与世界之间发挥了“超级联系人”作用。过去20年特别是过去5年,特区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在创新科技等领域利用“一国两制”优势为香港、为国家发挥新的作用。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