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篮”,“中国故事”开讲

2017-06-22 10:13:1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A股入篮”决非西方代表性股市指数编制机构的赐予,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blob.png

经过4年谈判、互动和对接,A股市场即将向全球机构投资者,开讲投资A股的“中国故事”。这一次自告奋勇充当“讲解员”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摩根士丹利门下的股市指数编制公司----明晟公司。

近日,明晟公司在纽交所宣布,从明年6月起,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简称明晟指数)篮子。这件事的市场价值,可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相比肩。这件事的价值不只局限于股市本身,它还极具复合价值,并将嬗变出一系列“复合效应”和边际效应。

信息透明“黑障”是资本跨国投资股市的普遍困惑,为减少投资失误,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会花钱向类似明晟这样的咨询公司购买“投资建议”。不过,明晟公司之类亦不是天生的“神算子”,它们主要靠编制全球主要股市中有代表性大盘股的交易指数,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梳理出趋势性的交易波动规律,成为制作“投资建议”的基础性依据。识者所知,做这档子生意,明晟公司及所编制的明晟指数,在业界有一定名气。

一国股票要想纳入明晟新兴市场指数篮子,通常须满足三大前置条件:一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再是已具备一定股市规模,三是股市中的优质上市公司占到一定比例。以上三条,惟一条条可得高分的,非中国莫属:中国是新兴经济体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中国股市市值全球第二,A股市场优质上市公司占比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假如明晟公司能放弃传统的入篮标准和夹杂不大服气之固有偏见,中国的A股早些年就该纳入其编制的指数篮子。

从2013年起步到如今正式“入篮”,明晟公司与中国的谈判费时4年。它并非明晟公司主动顺势而为,而是被明晟客户们所逼而至。数百个全球顶级机构投资者十分不解,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块头摆那儿,可明晟指数却长期把中国排斥在外,这显然极不正常!若明晟公司再不抛弃陈旧的价值观,对不起,明晟指数对机构投资者的参考吸引力,就会渐趋消减。

新世纪之前,中国股市与外资直接隔绝。新世纪之后,中国股市开始间接向境外投资者有限度开放,但受限于额度、指标和总量的三大硬约束。譬如最早的QFII,之后的RQFII,以及2013年之后分批试点推进的沪港通、深港通和最新的沪伦(敦)通都是如此。当然,通过以上措施,境外投资者在一定限度内,已可通过以上三大平台,购买A股进行短期套利或中长期投资。

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股票已有数千支,A股纳入明晟指数篮子后,首批被用作指数编制的A股股票大体为200余支。由于A股市场内大盘股、蓝筹股、高成长型中盘股比比皆是,被选中用于指数编制的A股股票及相应的衍生交易品,必成为国外机构投资者深度耕坛中国A股市场的首选股票,这对实质性提升A股市场内优质上市公司的资产价格十分有益。

此外,A股市场内的某支股票被选中为指数编制股票后,对与其相对应上市公司的规范与透明运作,无形中增添了一种新的倒逼机制。与此同时,对市场监管方亦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若能较充分使用好这股外来的“东风”,它亦能间接拉动A股市场的全球声望,拉长外资耕坛A股市场的利益链。

由是,A股纳入明晟指数篮子,可视为中国A股领取了进军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短期看,由于国外机构投资者很少频繁短期投机套利,且目前A股市场亦无利可套,因此,“A股入篮”后,不大可能改变目前A股市场非熊非牛的运行格局。中长期看,随着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占比的逐年提高,A股市场留给中小散户操作的空间会越来越狭窄。

综上所及,“A股入篮”决非西方代表性股市指数编制机构的赐予,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假以时日,只要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深化,必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机构、公司乃至西方国家的政府,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级,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讲述“中国故事”的行列。

(鲁宁,媒体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