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香港问题的本质:去殖民化不够彻底

2017-07-03 17:35:4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现在我们说的香港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去殖民化不够彻底。

D48A6156.jpg007.jpg

田飞龙在“金台沙龙”现场(谢明  摄)

海外网7月3日电 7月1日,习近平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并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

香港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7月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在主题为“香港回归20周年:现状与展望”的金台沙龙中,从三个层面对此进行解读。

田飞龙指出,首先,香港问题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为起点开始的反殖民主义问题的一个部分。我们看到习主席视察香港时的致辞中,切入主题就是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的回溯,强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强调殖民主义对于香港和内地民众的伤害。按照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当时提出的只是一个妥协性的暂时性的解决方案,所确立的一国两制50年的不变,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国家理性的政治实验的方案,而不是一种永久性的宪制解决方案。我们在保证香港繁荣稳定与高度自治以外,还保留着去殖民化和民族复兴的任务。

现在我们说的香港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去殖民化不够彻底。当年,为了快速平稳的回归,相对搁置了去殖民化的国家建构任务。如今到了回归20年的时间节点上了,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就到了要‘治疗疾病’的时候了。因此,如何去殖民化,如何在未来让两地在“一国两制”前提下进入互动整合阶段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第二层面来看,田飞龙认为香港问题体现在文明冲突上。香港曾经是英国统治时的优质殖民地,香港回归之后仍然充当了中西文明之间冲突竞争的平台。这种文明冲突与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多元文明冲突整合经验不一样。在“一国两制”之下以香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它的整套文化意识形态与制度体系,在能够帮助中国整体进入现代化、国际化的同时,本身也在挑战内地的制度体系和文化意识形态。

最后,田飞龙提出,香港问题的第三个层面就是制度模仿与制度竞争并存的“两制”关系。回归20年以来,内地在现代化过程当中有对香港制度的模仿和学习,但同时又存在竞争。“两制”之间分别有各自的意识形态基础与政治制度的架构。所以,当模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制”本身的差异会呈现出来。比如,香港有人追求国际标准的普选,内地认为,选举要与国家利益相协调。香港人理解不到,为什么香港要与国家的主权安全做协调,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自身的国民身份,香港人总是强调自己的国际身份以及本土身份,但是国家身份、国民身份是不清晰的。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梁凯燕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