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媒体谈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中

2017-07-27 07:27:05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只盯着GDP数字会忽略影响中国增长的更深层因素,因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非同一般的结构性转变中。

中国经济又让苦恼焦虑、喋喋不休的否定论者失算了。中国实际GDP在经过连续6年减速后,2017年出现缓慢加速。刚公布的第二季度增长率6.9%,超过2016年的6.7%,也大大高于国际预测专家们的预测。就在几个月前,这些专家还称今年中国增长率会接近6.5%,明年进一步放慢到6%。

笔者早就认为,只盯着GDP数字会忽略影响中国增长的更深层因素。因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非同一般的结构性转变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者模式逐渐让位于动力日益强劲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消费者模式。从某种程度讲,这意味着GDP构成脱离投资和出口的飞快增长,转向较慢的国内居民消费。这种情况下,总体GDP增长放慢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可取的。对中国脆弱性的看法,有必要放在该背景下考虑。

相关辩论由来已久,笔者首次领略到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当时危机从泰国、印尼蔓延到韩国和台湾地区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会是下一个遭殃的。当时《经济学人》某期封面报道——配有一艘中国式帆船正被吸入大漩涡的画面——说明了一切。然而,这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当这场泛地区的恶性蔓延终于平息时,中国经济几乎未受冲击。1998年至1999年,中国实际GDP增长暂时放慢到7.7%,之后在接下来10年重新加速到10%以上。

中国经济在大金融危机时期的韧性同样醒目。2008年至2009年全球出现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萎缩时,中国经济仍实现年均9.4%的增长。这固然不及危机之前的增速,但也只是略微下降。若不是中国在那场危机深重时的韧性,2009年全球GDP将不是萎缩0.1%,而是暴跌1.3%——将是二战后全球经济活动的最急剧下跌。

对中国经济的最新一轮悲观论聚焦于减债和相关房地产市场收紧这两股逆风——本质上,是一种日本式停滞。但西方透镜再度失焦。与日本一样,中国也是高储蓄经济体,巨额债务主要是国内的。若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中国比日本更有余裕避免可持续性问题。

据统计,去年中国国民储蓄可能达GDP的45%,远高于日本的28%。日本政府债务占到GDP的239%,但并没发生主权债务危机,而中国的储蓄量大得多,政府债务负担(占GDP的49%)小得多,因而避免内爆的条件要好得多。

悲观论者总以看待本国经济的方式来看待中国经济,认为日美曾爆发的资产泡沫将在中国产生同样威胁。他们对中国近来的债务密集型经济增长,也持有类似思维。(西方)预测专家们总忍不住把发达经济体的遭遇套到中国身上。这种方式过去是错的,如今仍是错的。(作者斯蒂芬·罗奇,乔恒译)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