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高法向英拉发出逮捕令 案件为何久拖不决

2017-08-25 15:46: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英拉的大米收购政策失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不足。

blob.png

25日,泰国最高法院原定对前总理英拉“大米渎职案”进行宣判,但当日英拉并未出现在庭审现场。因此法院宣布将庭审日期延后至9月27日,并对英拉发出了逮捕令。之前一度有媒体推测她“可能已申请延期审判或从能避开众人目光的特别通道入法院”。

法新社8月25日报道称,泰国政府已经加强边境管制,或与英拉未出庭有关。

泰国总理巴育表示:“我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她没有在法庭上出现。我已经下令加强边境检查。”

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逸上将表示,目前还不确认英拉是否外逃,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病了,但是她有好几处住宅,所以一个家里没人并不代表她不在其他的住宅。有消息称英拉本人两天前已经逃出国,且有人助其逃离,但尚无法证实。

何为大米渎职案?

“大米渎职案”起初还是英拉政府“惠农”的一项“德政”。英拉政府2011年推出大米收购政策,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直接向农民收购稻米。这一政策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农民收入,巩固执政基础;二是试图凭借泰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地位,垄断国际大米市场,推高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

然而,这两个打算最终都落了空。自泰国政府开始收购大米之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下跌了近60%。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大米产量增加,印度等国恢复出口,大米价格迅速降了下来。泰国的大米价格由于被政府人为抬高,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媒体此前报道,2016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英拉政府时期的大米收购项目共造成3000多亿泰铢(约合86亿美元)的损失。

失败的大米收购计划持续发酵,再加上后来英拉政府意图特赦前总理他信、试图更改上议院产生办法等举措引发民众抗议,导致英拉政府垮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指出,英拉大米收购政策失败,反映出其执政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她领导下的泰国政府对国际市场的走向做出了完全不符合实情的预测,不仅伤害了泰国的国家利益,也让她最主要的支持者——农民遭到了经济损失,不得人心。

诉讼为何拖了3年?

英拉虽然因为“大米渎职案”下台,但对她的法律诉讼却并未因此结束。

2014年5月,泰国宪法法院以滥用职权、违反宪法为由解除英拉的总理职务。

2015年1月,泰国国家立法议会通过对英拉的弹劾案,并规定其五年内不得从政。当年2月,泰国检方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针对英拉的刑事诉讼,指控其推行的大米收购项目违反刑法和反贪污法,造成财政亏空和粮食过度囤积。

当年5月,法院批准了英拉的保释申请,条件是英拉不得出国,并须出席今后所有庭审。

2017年7月21日,经过两年的案件审理之后,泰国最高法院召开英拉所涉大米收购案的最后一场庭审,决定于8月25日对此案进行宣判。

目前,英拉的7个银行账户和部分资产被行政冻结,当局拟在法庭最终做出有罪判决的情况下,向其索赔大米收购政策中的损失,最高或达10亿美元。

有分析认为,泰国法院对英拉的审理是符合泰国法律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英拉的诉讼迁延日久,正体现了泰国法院对此的慎重处理,讲求法律程序的合规性。

是“政治游戏”还是“渎职腐败”?

此前媒体报道指出,如果法院认定英拉大米收购案罪成,最高可判处其10年监禁及10亿美元罚款。不过,根据泰国有关新立法,英拉可以在最终宣判后再次提出上诉,不需要提交新的证据。

尽管已经下台3年多,英拉的政治影响力仍在,并拥有大批支持者。此案宣判最终结果将会对泰国造成何种影响,也成为外界关心的问题。

反对派人士表示,若法院判处英拉有罪,恐火上加油,甚至引爆民众违抗政府禁令发动示威。亲英拉的红衫军运动领袖表示,如果英拉被判有罪,“一定会有动作”。

不久前,英拉在最高法院作大米收购案结案陈词,称自己为“政治游戏的受害者”,否认检方提出的所有指控。周士新表示,对此案的审判有可能引起少量支持英拉的民众示威,但不太可能引发此前曾在泰国出现的“红衫军”和“黄衫军”的大规模对抗。当时的民众对抗是希望影响选举的结果,而此次英拉是遭遇了司法审判,斗争难以改变审判的走向。(整理/海外网 王少喆)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