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合作是欧债危机下的一抹亮色

2017-08-31 09:12:0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这些合作秉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是中方对正处于危机中的希腊以雪中送炭,更与“新殖民主义”风马牛不相及。

1504141993711752.png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图源:新华网)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发表了题为《被欧盟惩罚、满腹怨气的希腊拥抱财大气粗又属意于它的中国》的文章,声称中国在希腊的投资带有地缘政治野心,正在令希腊逐渐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桥头堡,进而实现分裂和控制欧盟、影响欧盟对外政策的目的。该文以耸动视听的口吻,把中国与希腊的合作描绘成一种“新的殖民主义”。

且不论一家被本国总统认定散布“假新闻”的媒体刊登的言论究竟有多少公信力。的确,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中国与希腊等欧盟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开始提档加速,进入了一个中方更加积极主动、双方互动趋于平衡的“新常态”。这既是中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也顺应了欧盟国家特别是欧元区边缘国家和中东欧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这些合作秉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是中方对正处于危机中的希腊以雪中送炭,更与“新殖民主义”风马牛不相及。

在欧债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中国对危机中的希腊等国给以坚定支持,并积极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促进希腊经济复苏。中资企业接手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后,通过持续投资改善港口的基础设施条件,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600个,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比港作为东地中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地位更加突出,为中欧陆海快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支点作用,也为希腊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希腊私有化改革。根据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介绍,中国国家电网、中建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参与跟进希腊私有化和工程建设项目,掀起了投资希腊的小高潮。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也积极寻求开启和扩大与希腊方面的合作,中希经贸合作正全面迈进中资助力希腊发展的2.0时代。

应该说,中国与希腊的经贸合作是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中难得的一点亮色。一个国家要想经济发展就需要投资,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振经济界的信心。如果本国资本不足,就要引入外国资本。对于受到沉重债务困扰的经济体而言,通过经济增长、温和通胀的方式逐步偿还债务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摆脱危机的方式。中国在希腊做的实际上也是特朗普总统为重振美国经济而打算做的事情,是希腊振兴经济急需而无论欧盟或者美国都无力或不愿帮助他们做到的。在欧元区特殊货币环境下,希腊已经丧失了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的权力,财政上又受到债权人的强力压制而实行严厉紧缩,外部投资可以说是经济复苏的最后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来自美、欧一些国家对中希经贸合作的指责,只是排斥中资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借口,其背后反映的不过是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狭隘意识。

(扈大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