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海外华媒,讲好“一带一路”故事

2017-09-06 07:34:4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带一路”要接地气,要让“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等飞入“一带一路”寻常百姓家,实现从全球化到本土化转变,就必须发挥好行业协会、华人华侨的天然纽带作用。

1504608080615725.png

第二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9月5日在成都开幕。图为参会嘉宾合影。(图源:海外网


“朋友之间,坦诚相见,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历经了岁月,春秋冷暖,感情在伸延,像丝绸一般。有一条路在呼唤,带着心穿越万水千山,千丝万缕,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你我相见的今天……”

《路的呼唤》这首歌中唱的这条“路”,就是从古丝绸之路绵延千年到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一带一路”。

如今,建设“一带一路”,我们要从沿线44亿人口中挑选人才,集65国之智慧,通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汇聚世界智慧。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在沿线支点国家合作办各种大学、职业学校、干部培训学院,外孔子学院、华人华侨、商会可扮演孵化器和桥梁纽带的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最终“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

据国侨办2016年数据,目前旅居海外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组织了25000多个有影响力的社团,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分布有4000多万华侨华人,在他们当中蕴藏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广博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智力资源,可成为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当中的华文媒体、华人参股的当地媒体,则是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并通过“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的倍增器。

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发挥社会积极性,尊重所在地区社会习俗和法律标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服务,让企业通过公私合营模式(PPP),成为“一带一路”的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符合国际规则,才能打消国际疑虑,更好与其他合作架构、发展规划对接。国有企业开始起主要作用,但在市场化较高的国家,就要注意反倾销、反补贴的问题,要符合劳工、环保标准,对于非WTO成员国则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与宗教传统。如今,“一带一路”要接地气,要让“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等飞入“一带一路”寻常百姓家,实现从全球化到本土化转变,就必须发挥好行业协会、华人华侨的天然纽带作用。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此,我们寄予海外华文媒体厚望,不仅应成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生力军,还要成为民心相通的桥梁和心灵相通的倍增器。

笔者曾于2016年应邀去吉隆坡讲述“一带一路”,深感东南亚华人华侨推动所在国家与中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事业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中马清真食品合作,销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伊斯兰国家,推动中医药服务“健康丝绸之路”等方面十分积极,给笔者留下印象深刻。我们更加期待,海外华媒以及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方等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姚凌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