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首次向中国归还流失文物 背后原因揭秘

2017-09-11 15:58:5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失踪文物已经陆陆续续返回了中国。中国对被掠夺至海外的文物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

blob.png 

(观众参观埃及文物部向中国驻埃使馆转交的文物 图源:新华社)

近日,埃及向中国转交一批查获文物的消息引发关注。此次文物归还系中埃签署关于保护和返还文物的协定后,埃及首次向中国返还查获的非法贩运文物。

今年年初,埃及邮政海关查获多张疑似中国晚清、民国纸币及地方兑换券。其后,以照会的形式通报中国驻埃大使馆,请中方予以鉴定。目前,这批文物正在归国途中。

埃及为何首次向中国归还文物?

据埃及新闻网站报道,埃及港口文物单位负责人艾哈迈德·阿拉·罗维(Ahmed Al-Rawi)表示,这些文物是按照教科文组织协定移交的,文物如果被走私到埃及领土,埃及需要扣押外国文物并告知有关大使馆,以检查这些文物是否在遗产名录上,并对文物进行保护。

1970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六届会议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中规定,如果发生非法进出口文物的事件,要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此类文化财产。中国和埃及都是该协议的缔约国。根据这一公约精神,2010年10月中国和埃及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

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中国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塞俄比亚、蒙古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等多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共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文物追索并非易事

中国是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了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文物一旦流出,就脱离了源出地国家的管辖范围,处在文物进口国或所在地国家的主权管辖下,根据“物之所在地法”的冲突原则,此时文物的归属争议的解决首先要依据所在国的国内法。因此,国际上关于文物追索一直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目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外交谈判和捐赠等几种途径。

依法追讨是追索海外文物最常用的方法。此次埃及向中国转交文物正是依据中埃签署的相关协定。根据现有的国际公约,中国有权追讨因战争掠夺和非法走私流出的文物,尤其是在侵略战争中掠夺的文物,应该无偿地归还给中国。但不少文物拥有者认为这些公约不具溯及力,即这些公约对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遭受侵略期间因战争而流失海外的文物不具实际可适用性。

其次,商业购回是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无一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均通过回购而来。但拍卖所造成的价格虚高往往使回购夭折,并且购回对已进入博物馆的流失文物没有效果。

中国高度重视文物追索工作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中国近年来在文物追索方面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失踪文物已经陆陆续续返回了中国。中国目前已加入了多个相关的国际公约,与多国签署了有关的双边协议,并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自中国2003年启动国宝工程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回流的中国文物已逾10多万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多国归还了包括32件春秋时期金饰片在内的50余件珍贵文物。加拿大于2017年归还19世纪中国云南佛寺古建筑木雕以及2.2亿年前的鱼化石。另外,不少省份和地区进行了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打击文物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

中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非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特别是对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到海外的文物。中国对这些文物拥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回到它的“原生地”。此外,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文化财产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让被掠夺的文物进入流通市场悖于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

如今,跨国文物追索仍然面临证据不足等问题。让流失文物得以回家,中国仍然任重道远。(综编/海外网 戴尚昀)

(综合凤凰网、搜狐网、人民网、知乎等相关报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