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罢工频频 法国上演高福利社会的“没落”

海外网 2017-09-13 16:04:23

法国示威游行现场.jpg

(法国示威游行现场 图源:海外网)

据环球网援引法新社消息,因为不满马克龙政府强行推进劳工法改革,12日下午,马赛、里尔、尼斯、卡昂等法国大中城市都出现几千甚至上万人的集会与示威。法国警方称,巴黎的示威者约为2.4万人,现场可以看到各种激烈的口号,如“绝不许碰劳工权利!”“懒人们已上街”等。报道称,因为罢工,尼斯出现了自2006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公交运行的局面。

这份被马克龙称为“将法国带入21世纪”的劳动法改革方案旨在赋予了资方更多用工自主权,表现在可以灵活制定员工加班费、延长工作时长等方面,并且放宽了对中小企业在税收和社会责任义务方面的要求。

就是这份令法国资方欢呼雀跃的法案,却遭到工会的抵制。在企业员工看来,这项改革意味着福利削减、保障减少。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福利与经济运行产生的矛盾使得欧洲罢工成风与移民骚乱越演越烈,“削福利就下台”的社会风气加剧了欧洲政府和党派的更迭。

欧洲高福利问题可被视为“福利失衡”问题。即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下,国家财政无法支撑福利系统,而民众不愿意失去福利政策,进而导致欧洲主权债务的把控能力降低。也就是说,欧洲的福利政策与它本身的能力并不匹配,故而是“福利过高”。

福利政策会影响企业生态。包括企业成本,产业的迭代率,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进而对于产业经济产生影响。宋泓表示,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高税收意味着企业盈利减少,盈利减少导致企业搬迁、投资减少,企业外迁致使失业率增加,失业人数增多迫使政府债台高垒,财政赤字后政府只能征税增加收入,企业的生存状态将会更糟。欧洲经济因此陷入恶性循环。换言之,只要欧洲社会福利不减,经济下滑的梦魇不灭。

既然经济原因是导致社会矛盾的直接原因,那能否在不削减福利的情况下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呢?欧盟在欧债危机后确实尝试绕开削减福利这个“火药桶”,试图通过救济补助来振兴经济,但这些政策鲜有成效。因此,削减福利,这种治标之策,成为振兴经济最重要的一步。宋泓认为,欧洲经济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发展新产业,促使民众工作。但缺钱的欧洲政府无力“扶持”新产业,只能选择向福利“开刀”。

在宋泓看来,不管是“快刀斩乱麻”还是“温水煮青蛙”,欧洲高福利一定会被削减,但过程必定不会平静。不管先动哪一部分人的“奶酪”,都会惨遭打击。法式改革也被戏称为“改革—争议—示威—骚乱—收回”模式。

但此次法国政府发言人强硬表态,政府不会对街头示威让步。法国高层和商业界人士也指出,马克龙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选战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法国必须进行劳动力市场改革才能适应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市场需求,而非当选后翻脸进行改革。法国民众是在此前提之下将他推向总统宝座。法兰西24连续新闻台指出,此次示威虽然事先声势大,但面对强势总统、总理与团结一致的议会,胜算很小。

从现在的情况看,马克龙此次改革比以往要乐观。宋泓称,面对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外商投资的锐减,法国民众或许会渐渐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削减福利才能迈出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只有经济回归正轨才能在未来争取福利。毕竟,自己造成的困境只能自己解决。(综编/海外网 戴尚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