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中国经济过了哪些关

——“这五年,不平凡”系列解读(一)

2017-09-18 07:39:5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Cgqg11QzOG6AeMQoAACCsCodSiw608.jpg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为此,海外网回顾梳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思路、重要战略、重要举措,全面展示经济社会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经济新常态

善谋大局须先善把大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艰难前行,深度调整持续进行,复苏迹象仍不明朗。受金融危机影响,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不断冲击世界经济发展。从国内看,世界经济的低迷,使中国经济难独善其身。而且,一方面,“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显现;另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递减、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拉动增长的需求乏力等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显著改变,导致长期粗放式高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国内外因素影响的结果,表面上体现为我国经济增速有所趋缓,实质上则反映了经济运行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有了这样的大逻辑,才能够使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必然性、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性和动能转换的必要性,才能够使我们紧紧围绕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殚谋戮力、锐意改革,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体制新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经验表明,体制机制创新在引领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其释放的改革红利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举旗定向、指路导航。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在经济领域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根据。

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铺开,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担负起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重任,是经济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中枢。放管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无一不是从体制机制创新层面切入,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和激发市场活力。这些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措施,既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又是立足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揽子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改革新动能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再实行单一的目标调控,而是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结合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配合以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只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既不冲出上限,又不滑出下限,此时的经济增速就是合意的。这样一来,可以为众多的改革举措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因经济下行压力而出现的一些风险,中央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是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真招实招,促进金融稳定健康发展,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稳中求进意味着要稳中有为。2015年,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供需适配,成为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头戏。不止如此,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多方面,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并取得积极成效,有助于夯实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后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促进了新要素的孕育、新产业的崛起、新模式的诞生和新市场的形成,创新驱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展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经济磅礴前行、奋发有为的5年。

数据显示,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火车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位置,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再加上就业物价形势稳定,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基本实现了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宏观调控目标。

5年来,经济较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800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5年来,结构优化升级有序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不断迈进。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强的支撑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投资与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传统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

5年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协调进行。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自贸区建设扎实推进,以高铁、核电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项目走出国门,让中国制造正成为展示中国力量的又一标志。

5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让我们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诸如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在亚投行、金砖银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的构建上,铿锵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唱响中国旋律,捍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经济更加联动、包容、普惠和均衡发展。

这些新发展、新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而齐心合力、勤劳苦干的结果,也是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开启新行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迈出的坚实一步。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