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为何充满信心 对经济前景改善的自然反应

2017-09-19 07:34:16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减少信贷流入房地产——中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是棘手的,但在其他福利水平上升时,恐慌的风险会大为降低。

  彭博社9月18日报道,若只看一些新闻头条,你可能对中国经济感到悲观,因为近来很多新闻是关于中国打击资本外流、债务快速增长隐忧以及抑制有风险的海外投资热。然而,中国民众如今很乐观:7月份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4.6,为1996年以来最高。这是对中国经济前景一些重大改善的自然反应。对中国政府来说,这是改革的契机。

  从基本福利指标来看,如今中国人完全有理由充满信心。官方失业率降至4%以下。房价还在上升,在二三线城市也普遍上涨。2017年深沪股市涨幅达9%左右。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走强。连不良贷款都保持稳定……难怪中国的信心延续到未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7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达117.4,为1993年以来最高。由于强劲的劳动市场、增长和资产价格上升,股票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的信心衡量指数近来也在暴涨。

  此类指标常常不准,却关系重大——因为信心是能自我强化的,只要中国的投资者对市场和资产具有信心。在北京,房地产价格依然保持高昂,原因在于买家相信房价会继续以每年10%的幅度上涨。同样,虽然中国银行业体系状况并不佳,但政府打击谣言、打消储户的疑虑,从而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并防止出现银行挤兑。

  当然,信心也有脆弱的一面。这些涨势许多是信贷狂欢的产物。同时,中国的根本性问题并未消失。产能过剩依然普遍,国企改革基本停滞。不良贷款目前是稳定了,但无疑中国经济的严重风险仍在积累。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居世界最高之列,这种情况下,严控信贷显得更为紧迫。

  但消费者信心指数暴涨,给中国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打开了关键窗口。当煤炭和钢铁工人对找工作感到乐观时,削减产能带来的岗位减少就不会那么痛苦。官员们若相信私营企业能弥补颓势,缩减国企就会比较容易。当公众看到别处还有机会时,抑制金融风险就不太困难。减少信贷流入房地产——中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是棘手的,但在其他福利水平上升时,恐慌的风险会大为降低。

  不论如何,中国都需要进行艰难的转变来扭转经济内部的不平衡。改革最好从现在公众理所当然地对未来充满信心时开始。(作者克里斯托弗·鲍尔丁,乔恒译)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