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众院提前大选,安倍打的什么牌?

2017-09-25 07:03:2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在未来的选举战中,对安倍及其自民党而言,可能是喜忧参半。

1506294457538765.jpeg

资料图:安倍晋三 (图源:新华网)

最近,安倍透露出要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众议院大选。日本共同网披露称,自民党高层已经确定竞选承诺方案,包括推进安倍经济学、实行免费教育的育人革命、改革工作方式、应对朝鲜问题、修改宪法五大要点。这其中的免费教育和应对朝鲜的政策,对日本民众比较有吸引力,恐怕是自民党应对选举方案当中的亮点。

按照众议院任期规定,日本本届众议员任期到2018年12月18日结束。但如果等到那时举行大选,安倍的支持率未必如现在乐观,很可能出现对自己和自民党十分不利的选举局面,因此,趁着当前支持率大幅度回升(超过50%),举行众议院大选对安倍及其自民党执政最为有利。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安倍果真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估计安倍及其领导的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在这次提前大选当中联合获得多数议席应该没有问题,但选票可能下跌,加上维新党等修宪势力,要保持在国会当中超过2/3以上的绝对多数,恐怕也有困难。主要制约因素如下:

第一,提前大选属于私利行为,没有公义性和正当性,被在野党的批判击中要害,将可能降低安倍及其自民党威信。就目前而言,民进党等主要在野党的势力虽然比较弱小,在国会当中所占的席位很少,但是他们在日本媒体和社会当中还有制造舆论相当大的能力。这次媒体透露出安倍和自民党要提前大选的消息,马上被他们抓住把柄,大肆批判,认为这是在朝鲜核试爆的当口,安倍和自民党为了私利提前解散国会大选,是完全不顾国家安危、为谋选票私利的举动,此举无法赢得公众信任。的确,从安倍8月初刚刚改组内阁,还没有适应执政的情况下,就提前大选,就日本国内的政治运作而言,的确没有公义性和正当性。因此,在野党的批判具有很强大的杀伤力,容易被日本公众所理解。这样可能导致部分选民的选票从自民党流失。

第二,小池百合子正在组织日本第一会谋求作为全国性的政党参加大选,可能将导致自民党流失一部分选票。在今年夏季东京都选举当中,小池百合子的东京第一会获得大胜,自民党在与其对峙当中遭到败北。这表现出日本国民对安倍及其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之不满。小池百合子之所以能够当选为东京都知事,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她和安倍及其自民党,具有相同的政治属性,强硬而坚持右派言论。在朝鲜不断挑衅和威胁之下,日本民众不太可能期待软弱的左派势力上台,有一部分人对长期执政的安倍内阁也出现了审美疲劳,甚至是厌倦,可能会把部分选票投给同样右翼的小池百合子及其刚刚成立的日本第一会。尽管她的势力及其政党尚未达到羽翼丰满,还完全无法和安倍及其自民党相抗衡,但是分流一部分选票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安倍执政这些年,虽然稳定住了日本经济,但并没有达到日本民众的期待,日本民众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对安倍的执政仅仅是基本肯定,而并没有达到交口赞誉的程度。但是,他推动修改宪法的政策却使一部分公众心怀恐惧,害怕废弃现有的和平宪法,将来可能把日本引向万劫不复的战争道路。因此,越到安倍执政后期,日本国内反对修宪的民众力量越加强大,以至于安倍后来不得不改变修宪策略,由修宪改为加宪。即由原来的想删除第九条关于军事和战争权力的限制,改为保留第九条原来的内容,而仅仅要加上一条自卫队是日本合法武装力量的条款,使自卫队的存在合法化。但即使这样,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也不买账。所以,安倍修改宪法的政策一直在日本被公众所高度警惕。不过,随着最近朝鲜半岛局势升级,也可能推动日本一些民众心理的变化,促使他们逐渐向修宪的方向改变。

因此,自民党高层酝酿的修宪五大要点,一方面是想在经济和社会教育等政策方面,以增加福利、多给人民实惠的政策,诱惑日本选民;另一方面,还要继续顽固坚持修宪路线,并且将二者打包在一起,作为综合政策推出,通过竞选宣传,加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选举战中,对安倍及其自民党而言,可能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可能会担心选票的部分流失,另外一方面也会窃喜,在新的形势下可能拉拢住一些从原来反对修宪转变为支持修宪的选民。但总的来说,提前大选的方针可能已经确定,仅仅是等待安倍从美国回国以后公布而已。因为如果再不举行大选,在未来执政当中,安倍及其自民党将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安倍内阁及其自民党的支持率恐怕难以进一步上升,而只能在进入高平台稳定一段时期以后,进入持续走低的格局。所以,在这种大趋势之下,不提前选举,恐怕只能死路一条;提前选举,还有希望争取2/3国会的多数议席,即使达不到这个期待,获得简单多数尚有一定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会当中支持修宪的党派,还有可能达到2/3绝对多数的议席,修宪草案在国会通过尚有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及其自民党不会放弃这次提前大选的机会。

(周永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