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乘客发糖的妈妈 为家长做了好榜样

2017-09-29 17:00:44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不管事的“熊家长”。

  据《都市快报》报道,日前在宁波飞往西安的一架航班上,一位妈妈给在头等舱的其他旅客每人都发了一份小礼物,并附言“担心孩子哭闹会打扰到您,这里有耳塞和糖果,希望能减轻你的困扰”。空姐说宝宝全程很乖。

  这样一条很暖心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点赞无数。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平时大家是多么的深受“熊孩子”之苦。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尤其是长途的汽车、高铁、飞机,以及在各种需要安静的场所,比如图书馆、电影院,“熊孩子”真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群。你在看电影,他在踢你座椅后背;你在看书,他在大声哭喊……当然,很多小孩子还不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但旁边的家长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束手无策,与这位情商很高的妈妈比起来,真是相差甚远。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不管事的“熊家长”。

  说这位妈妈情商很高,其实核心在于她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以及在公共场所的分寸感。这一点,一些父母其实并不具备。这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混淆了私人场所和公共场合的界限,把家里的那一套带到了社会上,自然会造成很多矛盾。在他们看来,孩子本来就爱吵闹、本来就“不受控”,周围的人们应该理解、原谅、让步才对。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是这些父母“情商不足”的根本因素。孩子固然有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但来到了公共场合,并不是每个人都应当迁就孩子,而应该把遵守社会规则摆在第一位。哪怕孩子真的无法做到,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也应该对被影响的其他人表示歉意。如果还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自然不受待见。

  常有很多朋友奇怪,为什么国外的“熊孩子”比国内少。这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家庭结构上,国外大多数是父母自己带孩子,教育观念比较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孩子必要的约束也相对到位。而反观国内,老人带孩子是一种主流模式,无论是科学验证还是我们的身边所见,都可发现隔代抚养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多有不利。而从教育理念上,国外的育儿理念有一点尤其值得好好学习,那就是从小就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所以常常看到自己也是个小孩的哥哥就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在旅行途中孩子都是自己整理物品自己背包等等。这种潜移默化的独立教育,能让孩子更早地明白家庭规则和社会规则的区别,更早地意识到自我负责的重要性。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位,孩子更容易变成“熊孩子”——因为他会认为无论闯下什么祸,都有父母为自己开脱。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新闻中,这位妈妈值得点赞,但并不能说明她的孩子也与妈妈一样有“分寸感”。毕竟,她的孩子才一岁半,可能还未完全理解在家和在外的区别。但在这样良好的家教下,在这位高情商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孩子长大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顽劣的“熊孩子”吧。(张涨)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