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这些重大变化

——“这五年,不平凡”系列解读(八)

2017-10-11 07:08: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跃升中高端,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

1507677305555474.jpg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为此,海外网回顾梳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思路、重要战略、重要举措,全面展示经济社会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

--------------------------------------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经济向中高端跃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2017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1%。中国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2017年1-7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4%,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中国产业结构也出现低碳化趋势,2017年上半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9%。

需求结构继续改善。从需求结构看,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64.6%,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和出口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从消费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升级类产品增长比较快,2017年8月份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4.9%,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2.2%。从投资看,投资结构优化态势明显,2017年1-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5%,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8%。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中国城镇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3-2016年城镇人口每年增加2000多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城镇化不仅扩大国内需求,也促进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随着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2016年末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为16.1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差距缩小1.4个百分点。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阶段,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长3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2012年增长4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从2012到2016年分别为2.88、2.81、2.75、2.73和2.72,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GDP增速看,2016年西部区域领跑,其中西藏、重庆、贵州GDP年增速达到10%,在省份GDP排名中居前。从投资看,中西部投资增速也快于东部,2013-2016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8.5%和17.3%,增速比全国高3.7个和2.5个百分点。2013-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投资年均增长15.2%,东部地区在高技术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增速领先于全国。近年东北地区经济低迷,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举措,东北经济开始回暖。

进出口结构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201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3万亿元,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3万亿元。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1%以上。中国货物贸易方式不断优化,2016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55.1%。服务进出口快速发展,2016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服务进出口逆差1.7万亿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进出口。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达25.7%,比上年增长0.5%。

虽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成就,但是经济结构转型还远远没有到位。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中国经济跃升中高端,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中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动力将由以往依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中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因而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要坚持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对农民敞开城市大门,让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让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要开放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政策的主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和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服务型政府等。

质量立国。中国已经进入质量立国时代。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要积极培育新兴动能,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提升质量效益。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施红,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姚凌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