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伟大复兴

——“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五)

2017-10-30 09:08:5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转向生态文明发展范式、转向“美丽中国”建设,正是基于党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是针对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的必然选择。

图片2.jpg

2017年10月18日拍摄的新疆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盖买村。(图源:新华网)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了帮助海内外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含义,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传递出的中国发展理念,海外网评论部推出“读懂十九大”系列解读。本文将从生态层面,解读十九大报告为何在过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美丽中国“的目标。

----------------------------------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

“美丽中国”是党在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建设方向与目标。十九大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理念。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转向生态文明发展范式、转向“美丽中国”建设,正是基于党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是针对中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的必然选择。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升级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建设“美丽中国”行动的升级提速,将带给人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宜居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对环境权益的主张日益强烈,使得环境问题往往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经济绿色升级,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的空气、清甜的水源、适宜的气温等优质生态产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美丽中国”建设意味着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改造和升级。生态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的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系统性革命。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清洁生产产业,促进经济运行从追求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我国已经走出了优先发展经济的传统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与保护协调的阶段,而未来应该是绿色环保优先于经济发展,绝不能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体系改造升级为绿色清洁生产体系。

“美丽中国”建设需转变社会意识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需要社会意识的转变。生活环境主义价值观的建立,意味着人们不再热衷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转向追求环境价值和生活品质。生活环境主义要取代生活物质主义,成为整体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在生态环境管理与监管领域,我国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把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于经济发展的地位,建立严格的公害健康损害补偿制度,促使企业承担起社会职责,依靠法律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建设美丽中国要培育公共环境共同治理的企业文化。环境理性价值内化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企业自觉地把环境保护纳入生产全过程,承担社会责任,环境控制体系成功地介入经济体系,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条件。

建设美丽中国要逐渐摒弃高收入、高消费、高污染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自觉选择环境风险最小的物品、服务与生活方式,倡导垃圾分类、绿色出行、低碳消费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地方政府切实发挥防止污染、维护家园环境的作用,建立由政府、企业、学者、公众共同组成的环境审议会,对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产业立项加以严格监督。

随着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推进,随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有更多的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也将更加完善。我们将生活在一片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环境中,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放眼未来,良性运行的生态家园不仅是我们这代人给子孙后代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更是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李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陈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