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疯长背后,藏着哪些风险?

2017-10-31 14:03:0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通过提高利率,覆盖财务损失,而利率越高,还不上钱的用户就会越多。

捕获.PNG

一家公司,从成立到赴美上市成为中国年度最大IPO,用了三年时间;从亏损2.33个亿到盈利9.74个亿,只用了两年时间;上市首日股价就暴涨21.58%,市值一度达百亿美元,超过国内一半的银行类上市公司。

还是这家公司,在上市第一天就被爆财务作假;上市一周,股价跌破发行价。

大家可能已经知道,这家公司有着过山车式表现的企业,就是趣店。而它所在的行业——现金贷,最近同样深陷舆论风暴。

一方面,作为一种线上的短期、小额借贷平台,现金贷在蓝领、学生等群体中十分火爆,被多方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另一方面,最近,由于暴力催债、高利贷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事件,不仅网友批评其“嗜血”,就连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也刊文,质疑其到底是“现金贷”还是“陷阱贷”。

事实上,就在10月28日,央行相关负责人已经公开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

现金贷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

火爆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两年来,现金贷非常火爆。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其市场规模已达万亿人民币。

从事为网贷平台输送广告、流量业务多年的李永庆,对现金贷非常熟悉。据他说:“一般放贷规模在30亿/月的企业,净利润都是以亿论的。去年有的现金贷公司,光交税就交了一个亿,CEO年终分红多达10亿。”

最典型的例子,是行业内某明星企业,凭借一款现金贷产品,2016 年度净利润达到11270.70万元,同比增长1640.1%,就在2015年,该公司净利润还为-731.8万元。是的,仅现金贷一款产品就让这家公司的利润迅速转正。

同样很有冲击力的,还有惊人的贷款利率。有第三方公司做过调查,目前中国的现金贷项目,平均年化利率高达200%。当然,再往上,400%,500%,甚至1000%也并不罕见。

这么暴利,想要进来的企业必然很多。像腾讯、百度这样本身涉足金融的流量巨头就不用说了,最近,就连今日头条、聚美优品、办公软件WPS、陌陌这些看起来跟金融毫无业务联系的企业也纷纷入局。

今年以来,业内比较受关注的大企业,包括信而富、趣店、拍拍贷等,都纷纷踏上了上市之路。而最近,又一位主营现金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融360,也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

不知名的小项目则更多。保守估计,目前国内的现金贷平台至少有上万个。为什么会这么多呢?因为做这行的门槛实在太低了,用李永庆的话来说,十来个人,一套设备,百万本金,就能成一个项目。平台不重要,关键是流量。流量大,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放贷。

需求

归根结底,现金贷到底指什么?又是怎么发展成如此火爆之势的?

跟此前我们经常听到的网贷、消费贷、信用卡不一样,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现金贷,是一种短期、小额、即时的线上借贷平台。它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不进征信系统,说白了,你有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借钱去干嘛,平台很难获知;第二、借贷金额一般都比较小,以1000元到2000元居多;第三、审核迅速,一般次日甚至当日就能拿到借款。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勾勒出一些非常经典的场景:初入职场的小红急需一只拿得出手的包包;刚换工作外卖小哥急需一辆送餐的电动车;大三的小张看上了一个新款游戏皮肤……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消费需求,但当下经济能力一般。

有第三方机构做过类似的调查,这群人主要包括:三四线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二线城市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基础服务业、制造业等);毕业两年内的学生(低收入白领、蓝领等)。

他们中,80%的客户在生活中平均2个月借一次钱,收入水平低于5000元/月。70%的客户一年中超过3次迟发工资,有借款需求。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存状态和不被征信系统接纳的身份,他们是被传统金融机构“照顾”不到的“长尾”人群。

对于这群人来说,被银行拒之门外是普遍现状,毕竟银行也需要考虑风控和成本,而他们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欲望确实有待考究。寻求亲戚和朋友的支援,又常常让他们觉得难以启齿。于是,现金贷常常会成为他们有应急借贷需求时的第一选择。

问题

但问题是,银行不愿意介入的这块市场,普通民企介入,怎么就能牟取如此的“暴利”呢?

野蛮生长的背后,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巨大“灰色”地带。

在对现金贷的讨伐声中,“裸贷”和暴力催债高居榜首。去年下半年的校园“裸贷”事件,大家应该还记得。很多企业在学校附近打出各类广告,刺激学生的非理性消费欲望。不少女生为买奢侈品、新款手机,以“裸持”(裸露身体手持身份证,然后自拍)的形式留下照片作为抵押,最后深陷债务和名誉危机。

彼时,“10G女生裸贷照外泄”一事,更是震惊全社会。

而这个月月初,杭州某高校又发生一起恶性暴力催收事件,借款者杨某由于无法按时还钱,被借款中介四人非法拘禁将近一周,期间遭遇多次殴打。

当然,在这一野蛮现象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过高的借贷利率。

前面已经提到过,行业的平均实际年化利率高达200%,更甚者,高达1000%,而这早已经越过了监管红线。

是的,尽管此前,最高法院已经明确下过文件,对民间借贷利率划定了36%的红线,年利率超过36%以上的借贷,超过部分法院将认定无效。但企业总有自己的办法,增加所谓“服务费”、“管理费”就是最惯用的一个手段。

打个比方,用户在某平台借1000块,年化利率只有360元,但每周的服务费却可能高达50块。这么算下来,年化利率就近300%了。另外在部分平台,服务费还会随着借款额的增加而增加。

负面消息总是更加吸引人的眼球,如今,网上一度出现了“嗜血现金贷,人死方能债清”这样的声音。甚至有观点认为对这类现金贷企业,就应该 一刀切,全部关停。

思考

但冷静下来思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其实还可以有更全局化的思维方式。

根据统计,我国有六亿人没有进入征信系统,有50%的人口无法通过银行等传统信贷渠道,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为这群人提供的金融服务,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惠金融”,也正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空白。

现金贷不同于P2P平台,后者募集公众资金,极容易产生跑路的后果,而前者是“借钱出去”的模式,在商业上最突出的问题,其实就是“以贷养贷”和“共债”危机。

众所周知,由于用户资质不高,这类现金贷平台通常有着非常高的坏账,但行业弥补坏账最常见的做法,并非着力筛选客户,而是通过提高利率,覆盖财务损失,而利率越高,还不上钱的用户就会越多。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甚至是行业的崩盘。

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也的确值得我们警惕:自今年6月开始,现金贷行业的风险便进入上涨区间,在统计的100多家现金贷平台中,15天之内,借贷人在各现金贷平台的重复申请率达到近35%。也就是说,有35%的借贷人在至少两家借贷平台借款。那么,他们中是否有人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贷还旧贷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债”和“以贷养贷”。

现金贷平台固然乱象丛生,但问题是,如果真的贸然关停所有现金贷企业,这类低收入群体失去了稳定的资金流转来源,极易产生社会问题。而对现金贷企业来说,其借贷出去的款项也将很难收回,最终可能招致更大的金融风险。

另外,反向来看,尽管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没有直接接入这一行业,但据不少业内人士称,现金贷企业背后的资金来源,大多是银行、券商、信托基金,农商行尤其偏好这类平台。这无疑证明了,这个市场依然有极大可探索的空间。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是如何治理这一行业乱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低收入群体。

借鉴

那么,这一困境有解吗?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现金贷不只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其他欧洲、美洲、南亚国家都有这一行业。他们的某些案例,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

比如,有媒体报道,在解决“共债”危机上,印度现金贷监管部门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方案。他们要求将现金贷公司的数据,强制提供给银行,然后由银行提供资金,现金贷公司则变成了完全的助贷公司。这不仅收集了底层人的征信数据,逐渐完善了国家的征信系统,还减少了“以贷养贷”的现象,降低了债务风险。

而在防止过度授信和过度借贷上,美国和英国也有他们的做法。比如,给借款额度设定上限、限制借款次数、杜绝“利滚利”等现象。此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官方设定持牌经营和准入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杠杆风险。

在国内,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也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

4月,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发 “现金贷”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排查了市面上大部门的现金贷平台;6月,银监会下令叫停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业务。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兴行业,要在其尚不成熟的时候制定完美的监管措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广阔的金融市场这一国情,难度更甚。当下,金融创新的速度很快,如何让监管跟上其步伐,引导行业朝着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这一乱象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文/雪山小狐

来源:侠客岛


责编:李鹏宇、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