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拼音道歉信的背后是靠谱的教育

2017-11-01 14:38:10来源:光明网
字号:
摘要:真正的成长并不是让孩子“不吃亏”“不犯错”,而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尊重他人。

“对不qi,今天我zhuang shang一位弟弟,因wei我和一个学生,zaiqi单车qi的太快了……”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会怎么想呢?

  这并不是小孩的信笔涂鸦,而是一封道歉信的内容——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日前,深圳一名七岁小学生骑单车撞倒三岁娃娃,因沟通不畅未作处理就各自回家了。然而当小学生妈妈下班知晓后,让他手写六份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然后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并登门道歉。”

  这封“熊孩子”的道歉信之所以能引起万千网友点赞,是因为这种现象不常见,却又符合人们心中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能让人反思儿童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言而喻,孩子年龄尚小,还没形成完整的三观,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在妈妈的帮助下,他手写道歉信,此事看起来很小,却与教育的本质要求相契合——让孩子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好人,拥有知错就改和理解他人的品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儿童教育里的本质问题。

  长期以来,不少人适应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可别人受伤,不能自己吃亏”之类的价值观念,用功利化的思想去引导孩子的成长,生怕孩子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掉队。殊不知,真正的成长并不是让孩子“不吃亏”“不犯错”,而是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尊重他人。

  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公众面前能主动认错,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要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除了合理的教育方法外,最根本的还是家长端正的三观和靠谱的教育理念。

  因此,舆论只感动于这个温情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藉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必要的。一方面,“独生子女的依赖症”在许多家庭教育里都存在,家长们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来呵护,还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名义来全方位地“保护”孩子,殊不知这最终会害了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们不愿意看到孩子犯错,更不会主动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的错误,这种过度保护实际上是包庇孩子的过失。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意识不到自我行为的边界,搞不清自己在社会群体里所处的位置,更难以获得对他人的共情能力。

  或许,类似“熊孩子”道歉信这样的事情不多见,正因为少见才会成为媒体热捧的新闻。但从舆论场的反映来看,人们并没有忘记三观和靠谱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期待这样的暖新闻多一点,但最期待的还是看到更多家长从中获取认同和反思的力量。(黄帅)

责编:戴尚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