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2017-11-01 06:41:1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发展空间,从而使中国经济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图片1.jpg

资料图: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图源:凤凰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据统计,2012-2016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仅为2.6%。在增长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却保持了稳健增长,同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54.04万亿元增长至74.4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2%,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预计2017年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35%。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能在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一枝独秀,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明确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经过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工作进展顺利,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降成本效果显现、补短板亮点突出,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从而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14年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重要转变。同时,服务业发展迅速,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使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十八大以来,中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使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6.2%,创新对发展支撑作用增强。2017 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 22 位,成为唯一进入前 25 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在新动能快速成长壮大的同时,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2013-2016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3%。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兴起,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方兴未艾,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要求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模式,推进外贸加速升级,不断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多个促进外贸稳增长、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文件。在各级部门、各级政府的大力贯彻落实下,取得明显成效。货物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由2012年的52.0%上升到2016年的55.1%。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6.8%,年均增长8.1%,位居世界第二位。民营经济贸易比重提升,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生力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些新兴模式正成为外贸领域新的增长点。

“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合作

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八大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政策的推进下,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外贸和投资增长很快。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达25.7%。截至2016年末,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56个,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且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良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开放包容的平台,有效深化了国际务实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总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新常态下,审时度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发展空间,从而使中国经济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