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责清单”给力“美丽中国”

2017-11-17 15:41:0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据人民网报道,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企业环境问题,会不会有人被追责?治污不力导致冬季雾霾加重影响生产生活,这事过去就翻篇了吗?11月16日,随着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的问责情况公开,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从花钱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调侃,到“霾来了”的恐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代人“说不出的痛”。而今,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案件问责情况公开,634名处级以上干部被问责的“问责清单”,让公众看到了党中央保护环境的信心与决心,敢于逗硬的底气和勇气,凝聚了共建“中国蓝”的磅礴力量。

据报道所述,此次督查内蒙古、黑龙江等8省(区)共问责1140人,其中厅级干部130人(正厅级干部24人),处级干部504人(正处级干部248人)。在责任追究上,不仅注重追究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尤其强化了领导责任。在问责力度上,不仅有通报、诫勉,更有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高扬了处罚的利剑,传递了“抓关键少数”的强烈信息,给领导干部戴上了“紧箍咒”。

曾经,为飘红的GDP用青山绿水作代价的模式,带来了富足而便捷的生活,也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环境。这不是环保部门或环保官员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所能解决的难题,而是整个社会面对的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才是“对症良方”。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吹响了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集结号”。要不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划定环境保护的“硬杠杠”。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是前提。其次,要牢固树立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认真履职,理清职权,将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将保护环境作为检验干部政绩的第一指标是重点。再次,加强环境监管的力度,坚持全民共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源头防治,破解企业违法成本低的“难题”,才能打赢环境保卫战。最后,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死角的力度、零界限的深度,让环境保护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是实现蓝天绿水“中国梦”的“锦囊秘笈”。(文/王鸣镝)

责编:姚凌、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