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 学校要“拧紧这根弦”

2017-11-23 11:08: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外泄的风险在加大。

近日,澎湃新闻连续披露了吉、湘、鄂、浙、闽、苏、桂、陕、鲁等省份多所高校官网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这些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未对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作出必要处理。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11月21日回复澎湃新闻称,已督促部分学校进行整改;并且发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第9号预警》。

近年来,一些学校把关不严,致使学生的个人信息随意被泄露。比如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官网在2015年10月23日发布了《2015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学校奖助学金评选结果公示》,文件中分别公示了14名2014级研究生和14名2015级研究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号;2016年10月13日,遵义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官网发布了《第一临床学院2016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情况公示》,公示中公布了共计51名学生的学号和身份证号;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官网2017年10月12日分别发布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公示》和《国家助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公示》,这两份公示分别公布了42名和416名学生的学号和身份证号等信息。学生个人信息的大量外泄,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疯狂进行电信诈骗,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个人信息外泄学校理当担责。保护公民信息是法律赋予的一项神圣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不能将公民个人信息随意披露,即便出于一种工作需要的善意,也应该进行一些技术处理,比如将学生的学籍号、身份证号等隐去几位,如此,既达到了公示的目的,又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学生个人信息被随意外泄充分暴露了一些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法律知识欠缺的集中体现。当下社会语境下,有些学校管理者缺乏法律这根“弦”,在他们看来,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即便泄露了学生的信息也无关大局,殊不知正是这种对法律的无知才导致了学生信息的大量外泄。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外泄的风险在加大。不要小看信息外泄这件事,轻则会使当事人的财产受到损失,重则会让人死于非命,山东临沂市的徐玉玉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试想,徐玉玉的个人信息如果不被犯罪分子所掌握,怎能轻易地被骗去1万多元?重压之下,不堪重负的徐玉玉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教训十分深刻。

学生个人信息外泄学校理当担责。对于造成财产损失的学校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相关责任人要被问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信息保护氛围,从而不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文/李红军)

责编:姚凌、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