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国”模式,上合组织接下来怎么走?

2017-12-04 10:12: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上合组织未来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以及多极化的重要支柱。

1512353850146334.jpg

当地时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索契雷迪森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图源:新华社)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近日在俄罗斯索契闭幕。这是印度、巴基斯坦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该组织的高级别会议,意味着上合组织已经进入“八国”模式,地理范围也延伸到了南亚地区。作为独树一帜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功能定位是否会发生变化,其地区乃至全球影响能否从“虚”到“实”,此次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自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更多关注。

从创新理念到付诸实践

上合组织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在中国领导人提炼而成的“上海精神”当中。成立后的16年中,该组织积极寻找落实这种理念的实践方式,努力探索区域合作的新路径。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再到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结伴不结盟,反对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使上合组织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被认为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机制。

在倡导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成为联合国的观察员,与多个区域组织开展合作,但成员国间有些难以弥合的差异还是影响了多边合作的实践进程。在军事互信、联合反恐、情报交流等安全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外交优先方向、自身战略利益等方面的差别,也导致经济合作明显滞后,不仅使多边合作的物质基础难以夯实,而且影响上合组织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争取有利的位置。因此,此次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再次强调推进贸易、投资、交通、金融等经济领域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尽快寻求突破。

从提出原则到兑现承诺

上合组织签署了《上合组织宪章》、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多项《公约》,确定了一系列基本的合作原则,包括协商一致、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发展睦邻关系、以对话方式解决彼此争端等,帮助成员国处理历史遗留的边界争端和政治矛盾,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些原则也超越区域范围,受到广泛赞誉,上合组织为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提供了新模式

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合作原则被成员国接受,并成为上合组织行动的“标签”和基础。但在印度、巴基斯坦成为新成员的过程中,这些原则能否被遵守也引起多方面担心,因为两国长期处于对立和冲突的状态,加上与中国、俄罗斯的复杂关系,可能导致上合组织内部凝聚力下降。尽管两国按照上合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要求,签署了上合组织的主要文件,但真要履行和兑现遵守相关原则的承诺,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印度对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还是参加此次会议代表的级别,都体现了一种“例外”的情绪。如果考虑到美国、日本积极拉印度成立新的对抗中、俄的联盟,上合组织需要正视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

从立足现实到开创未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此次上合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多次强调要挖掘合作潜力,加强成员国战略对接。扩员确实给上合组织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地理范围扩大了,关注的议题增多了,经济体量增大了。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组织,其国际地位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再加上四个观察员,六个对话伙伴,辐射的范围也大大扩展。未来完全可以成为世界上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以及多极化的重要支柱。

上合组织现有的成员国,无论是资源、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潜力,还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势头,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但到了区域合作的层面,还是会遇到现实的困难,包括未来合作方向的具体选择,是否会接纳其他的成员国。由于观察员国是当然的候选国,而现有的观察员国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或者不具备条件,或者没有迫切的愿望,扩员是就此停止,还是另辟蹊径,不停止扩大的脚步,对上合组织的前景将产生直接影响。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那样,要使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前提只能是各成员国一道努力,夯实团结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同心协力打造地区国家命运共同体。

(孙壮志,中国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中俄战略协作高端智库常务理事,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刘思悦、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