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新时代大国外交,“稳定”不再是唯一目标

海外网 2017-12-12 06:57:47

blob.png

第18期“金台沙龙”现场 (谢明 摄)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的“金台沙龙”活动上,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叶海林在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时表示,伴随中国崛起,国际背景发生深刻变化,这时我们提出“大国外交”应该不仅仅是指中国与大国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二者交叉融合,不能切割,中国与大国关系的稳定已经不能解决周边外交中的所有难题。

叶海林指出,“大国外交”这一概念首次在党的报告里出现,可以追溯到党的十六大。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在发展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但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直以来并没有被解释清楚。随着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在不断发展。今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对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叶海林认为,对中国来说,周边外交中很多问题都跟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息息相关。事实上,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很多问题实质上背后都是中国与大国的关系问题,其中,中美关系最具代表性。

叶海林观察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主要是中美双边关系,但2010年钓鱼岛事件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此后,中美关系主要的博弈点就产生在了中国的周边地区,而不再只是中美双边问题。他表示,大多数的中美分歧,如果是双边层面的问题,很容易通过对话和沟通使之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解决。但是,当中美分歧突出表现在中国周边事务上时,大国关系和周边外交就很难做切割。

以往,如果中美关系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是相对稳定的。但叶海林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只要稳定了中美关系,中国的周边外交就“万事大吉”。当前,中国不能仅仅以“稳定”作为外交的唯一目标,同时也要看到稳定状态中的利益计量和战略态势的均衡。

在中美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两重因素的计量,即实际利益和地缘政治。在中美寻求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无论双方的实际利益占比是多少,在双方都能接受的前提下,中美关系都呈现出稳定的状态。但是,其他国家在看待中美关系互动的时候,不是单纯从“稳定”的状态来看的,而是看从哪方更占优势。叶海林认为,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如果中美博弈的过程中中国处于下风,那么周边国家对待中国的政策和立场就会随之变得强硬。反过来,如果中国能够抵御住美国的压力,那么周边国家和中国的合作意愿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应该看到,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中美关系这一杠杆已经发生了变化。”叶海林说。

鉴于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已经很大程度上交叉融合在一起,叶海林判断,未来,中国遭遇到的挑战主要还是会表现在中国周边地区,要把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核心命题来考虑。叶海林指出,在周边外交中贯彻大国战略和在与大国的关系中维护中国的周边利益,是中国外交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非常具体而突出的关键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时代中国处理周边外交问题,需要回到“在周边关系中看周边”的框架下,而不是“在中美关系中看周边”。(文/海外网 姚凌)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