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外卖员”需要更多“温柔相待”

2017-12-13 14:05:14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摘要:面对“聋哑外卖员”,不少消费者都会缺乏“异质思维”,没有想到外卖员竟然是一位聋哑人。

  有浙江杭州网友在微博上说了一件事情,引发关注:点外卖之后接到几个没有声音的来电,都是一接通就挂断,当时以为是恶作剧,所以忍不住发了脾气,后来才发现外卖员的短信。原来外卖员是聋哑人,在短信里解释了沟通不便的苦衷,需要通过打电话来提醒顾客外卖已送到的讯息。

  外卖员作为普通劳动者,正在释放新的劳动力红利,极大地便利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经济转型,外卖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外卖员一刻也不敢怠慢停歇;在“多跑快送”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裹挟下, 许多外卖员尽管收入不错,挣的却是辛苦钱。

  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让外卖员团队中有了一些“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不论是“蒙面外卖小哥”,还是“聋哑外卖员”,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偶然因素,身体上存在着部分的机能缺失。而一些残疾人也有劳动就业的利益诉求。残疾人的社会融入,离不开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指出,“劳动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境遇,是一种把自己的标准取向引向自我的实在性”。劳动不仅能够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经济收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还可以拓展残疾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扩大社会支持,避免了残疾人的边缘化,让他们“生活上多一些保障,心灵上多一些温暖”。

  长期以来,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遭遇了形形色色的傲慢、偏见、歧视。人为的藩篱建构了一道社会排斥的高墙,让残疾人难以融入社会。

  面对“聋哑外卖员”,不少消费者都会缺乏“异质思维”,没有想到外卖员竟然是一位聋哑人。社会生活的麦当劳化,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愿意等待,一切费时间的事情都会引起心理上的焦虑与烦躁;当消费者认为外卖员怠慢了自己,觉得自己的利益、权利与尊严受到侵犯,觉得自己受委屈了、受气了,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发脾气。殊不知,这样的“惯性联想”和“恶意的揣测”,对残疾人劳动者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与伤害。

  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世界寻找合适的位置,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价值实现的通道,残疾人也不例外。在生硬、冰冷的市场规则之外,给予残疾人劳动者以“温柔相待”,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关怀,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地社会融入。(杨朝清)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