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危机仍在,欧洲矛盾加剧

──海外网2017年终策划(一)

2017-12-18 07:07: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2017年欧洲难民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前两年的大量涌入转化为结构性矛盾不断积聚,这种危机对欧洲国家未来的影响也势必具有长期性。

13.jpg

在希腊边境,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资料图)

【编者按】

2017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增加。“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仍不稳固,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却已然抬头,为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投下阴影;各国债务水平不断攀升,也为长期的经济稳定埋下隐患。在经济形势晦暗不明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分离运动与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恐怖袭击频繁发生;悬而未决的难民危机则直接引发美国在内的西方政治“集体右转”,进一步增加了国际冲突爆发的可能性。

面对这些问题,海外网推出“这一年,世界不太平”年终策划,希望从桩桩件件中直面世界的复杂形势,在风起云涌里读懂时局的运转轨迹。

--------------------------------

与2015年难民潮相比,2017年登陆欧洲的难民数量明显回落。接收难民最多的德国近年上半年登记注册的庇护申请人数量为90余万,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不到两年前的八分之一。

但是,数量的减少却并不能说明欧洲难民危机已经过去。这是因为,第一,申请到欧洲避难者的来源与2015年没有区别。据欧盟发布的数据,2017年二季度成员国共收到145个国家的首次寻求庇护申请,其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来自叙利亚的申请2.11万份,尼日利亚9800份和阿富汗9700份,这与2015年几乎没有差别。这说明,造成欧洲难民危机的原因仍然存在,未来再次出现难民潮并不是不可能的。第二,难民持续增加已经给欧洲国家造成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据德国经济研究所预测,2017年德国为难民提供食宿、语言课程的支出将达500亿欧元。其中,2016年德国为约150万避难申请者在食宿方面支出170亿欧元,2017年由于移民人数增至220万,德国为难民提供食宿的支出也将增加至226亿欧元。对于正在实施财政紧缩的德国而言,这笔开支无疑加剧了财政负担。第三,欧洲社会已经对难民持续涌入作出强烈反应,各国均有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政党或运动兴起。法国反移民的“国民阵线”前领导人马琳娜·勒庞进入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即使在坚定反对任何形式排外主义的德国,主打反移民牌的“另类选择党”在2017年议会选举中的得票也急剧上升。由此可见,2017年欧洲难民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前两年的大量涌入转化为结构性矛盾不断积聚,这种危机对欧洲国家未来的影响也势必具有长期性。

对欧洲而言,根除产生难民的战乱和贫困当然是消除难民危机的根本出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欧洲国家解决难民问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向难民来源国提供更多的海外援助资金。否则,“类似德国‘敞开胸怀’收纳难民的做法,只会加剧非洲人口偷渡欧洲的可能。”但问题是,即使欧洲国家给予难民来源国更多援助,就能在短期内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减少难民涌入欧洲的冲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德国也曾试图在欧盟成员国中通过“配额”分配难民,但这种做法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中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已明确表示不再接收难民,即便因此受到欧盟的制裁也在所不惜。欧盟推出配额制,目的是要在短期内有效消化目前已经在欧的避难申请人存量。反对配额制的人则认为,实行配额制对难民潮可能起到助推作用。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曾表示,“必须抵制有关在欧盟全境强迫安置或定居移民的建议”,认为经地中海到欧洲的船民很多是经济移民,应该被遣返原国,否则只会鼓励更多人铤而走险,加剧因偷渡而产生人道主义灾难的风险。事实上,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难民危机波及英国。换句话说,如果继续放任难民流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因此,未来欧洲国家应对难民危机只能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第一,加强对移民来源国的援助,开展遣返非法移民的国际合作;第二,进一步收紧避难政策,增大遣返量,减少自身对难民的吸引力;第三,加强申根区国家避难政策合作,共同防范非法移民和难民非法入境。1995年,消除欧盟国家内部边界的“申根协定”正式生效,目前已经包括26个欧洲国家。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进入申根区边界,就可以不受国境的限制了。但是,包括避难政策在内的“司法与内务合作”在欧盟内部仍然是政府间协作性质,欧盟并无权能制定具有约束力的统一规定。这样,申根区就形成了内部无边界,外部边界各顾各的局面。这成为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涌入欧洲的重要原因。2015年难民危机发生后,欧盟在管理申根区外部边界方面加大了投入,对减少地中海非法移民涌入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措施是综合使用虽不能完全阻止难民和非法移民涌入欧洲,但对欧盟来说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办法了。

(田德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李鹏宇、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