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单车如何“骑”向世界

2017-12-20 14:07:4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由此看来,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似乎是进入发展的低潮期。而在海外市场,共享单车的发展又是另一番景象。

图片1.png

自共享单车投放以来,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但最近半年,共享单车市场似乎开始进入“困境”。2017年6月开始,众多小型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下半年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集中关闭时期。据称,现在已经有3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或者停止运营了,还有20多家在倒闭的路上,其中一些企业还被指控挪用用户押金而受到调查。剩下的也只有共享单车“两大巨头”在市场中存活。

由此看来,中国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似乎是进入发展的低潮期。而在海外市场,共享单车的发展又是另一番景象。继12月7日进军巴黎之后,ofo小黄车已经成功进入全球20个国家,摩拜也已经进入全球12个国家。

中国的摩拜单车和ofo最近半年相继进入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希望能够鼓励人民多骑自行车,以疏解交通拥挤的情况。

单从共享单车应用软件的下载量来看,中国的共享单车已经逐步占领了亚洲大部分市场。共享单车配套的应用软件已经占领了新加坡各大软件市场“旅游类”应用的首位,在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共享单车软件的下载量也遥遥领先。表明在东南亚的国家,共享单车的推广还是得到众多民众的支持,在东南亚国家中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不满足于东南亚的市场规模,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开始向欧洲延伸自己的市场。虽然共享单车进入欧洲市场的时间较晚,且面临骑行淡季,但在9,10月份等骑行旺季,共享单车在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依旧表现抢眼。以ofo为例,在米兰,ofo每辆车日均单达到17单,随着单车投放数量增多,所服务的用户也会相应成倍增长。

“绿色出行”助力共享单车出海

尽管在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洗牌,在海外市场,共享单车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对于本土共享单车企业陆续转战海外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有扩张规模的野心,背后还有国内市场空间压缩的焦虑。而“出海”成为共享单车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海外市场也具备着一定的助力基础帮助共享单车进一步发展。

共享单车在国内培育壮大了用户的绿色出行意识,在当下多数用户已经形成了短距离出行,使用共享单车的习惯。而事实上,在国外用户的绿色出行意识甚至更为强烈。在欧洲。美国等地,市场中原本就有着公共自行车的存在,且公共自行车还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此可见,在这种强烈绿色出行意识的助力和供不应求现象的出现,为国内共享单车在海外的扩张提供了助力。

本地用户对共享单车的青睐为其海外的发展提供便利。国内互联网产品能够出海落地但难以生根发芽的核心症结在于,这些应用只是换了一个地点来服务中国本土用户。所以在这样的现实下,如何取得海外本土用户的使用,而后培育用户使用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共享单车则提供了这种机会,据ofo根据其帐号所绑定的手机统计数据显示,其海外订单中 99% 的订单均来自当地用户,而非中国的出境游客,这为国内互联网产品培育国外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了天然契机。

在海外市场,共享单车企业与支付、地图业务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以合力为海外用户提供中国互联网服务,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可实施基础,也为共享单车企业的“出海”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本地化”策略助推共享单车落地

同时,共享单车在海外的推广也离不开企业本身的策略转换。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单车在海外市场的抢眼表现很大程度受益于其在出海进程中的本地化表现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首先,在正式进军海外市场之前,共享单车企业通常先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进行洽谈充分尊重官方意见和政策监管以取得合法性,比如ofo在英国不仅制定了ofo标准纲领,而且依据当地政府的意见为用户上保险,划分骑行区域,规避停放乱象。此项操作让企业获得良好的政府官方支持,以此来打开了西方国家的市场。

其次是本地化,包括硬件的本地化改造和市场拓展的本地化。和国内单车配置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相比,国外单车需要根据当地地形、用户情况和交通规则进行本地化改造。在坡路较多的美国旧金山和西雅图,就需要为单车配备变速配置;在交通规则要求车灯和头盔的英国城市,则需要在简单的单车之外进行车灯的改装和头盔的配备;对于体型较大的骑行用户,则需要对单车的车架进行相应的改变。

虽然海外市场正处于冬季骑行淡季,但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进军海外的节奏却在持续加速,海外市场的竞争也会随着春季的到来变得更加激烈。(综编/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