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稳定背后集聚风险

2017-12-28 19:55:40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摘要:表面稳定的背后,是旧矛盾的蓄势与新问题的出现。

  2017年,日本内政外交走向延续过去几年的态势:内政上,安倍政府独大,政坛不改“一强多弱”格局,安倍经济学依旧难有起色;外交上,安倍政府继续不顾周边反对,扩充军备,强化日美同盟。然而,表面稳定的背后,是旧矛盾的蓄势与新问题的出现。

  安倍豪赌挽救执政危机

  2017年是安倍政府执政的第5年。年初以来,安倍本人接连被曝“森友学园”和“加计学园”两起涉嫌滥用权力丑闻。安倍政府支持率大跌,陷入2012年底上台以来的最大执政危机。为在困境求生,安倍9月底闪电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

  受益于主要在野党选前分裂、劲敌小池百合子失信于民、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助长日本民众求稳心理等因素,安倍意外押注成功,其领导的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大选中大获全胜。

  大选结束后,日本政坛“一强多弱”格局进一步强化。安倍政权一扫颓势,重获强大的执政基础,在野党则四分五裂,未来一段时间内似乎很难再对安倍形成有效钳制。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表面上,安倍通过提前选举转移了公众视线,证明了自民党的实力,但实际上,选举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他已完全解决其政权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意味着可以在修宪等问题上为所欲为。

  经济乏力企业屡曝丑闻

  和政治上起死回生相反,安倍政府在经济方面依旧难有作为。以宽松货币政策、灵活财政政策和投资发展战略为“三支箭”的“安倍经济学”已经实施5年。这5年来,安倍政府倚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诱导日元贬值、推高股市、吹大虚拟经济泡沫,但由于发展战略乏善可陈,日本经济始终无法产生内生性增长动力,难以摆脱长达20多年的通缩黑洞。

  2017年以来,安倍经济学继续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一边,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日经股指连创新高,冲上20多年来的高位,日本上市大企业总体盈利规模直逼历史纪录;另一边,工薪阶层收入增长乏力,内需萎靡不振,老百姓难以切身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在旧矛盾风险不断集聚的同时,新问题也浮出水面。2017年下半年,日本多家制造业巨头曝出造假丑闻,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光环褪色。一些人甚至认为,“日本制造”沦落到“日本造假”。背后原因众说纷纭。但不容忽视的主因是,在全球制造业品质越发趋同的今天,“日本制造”其实早已走下神坛,一些原本赫赫有名的大企业或转型乏力,或走向衰落。面对这种局面,日本一些代表性企业、监管机构和媒体却一直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缄默和隐瞒。

  毫无疑问,一连串的大企业造假丑闻撕掉了日本长期自信的质量标签和诚信标签,日本经济正在透支几十年来积累的优质资本。

  少子老龄化问题难化解

  2017年,一本名为《未来年表——人口减少后日本将发生什么》的时事著作热销。这本书描绘了未来各个节点日本社会将面临的问题:2024年,三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老人;2033年,日本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房子将成为无人居住的鬼屋;2040年,日本半数地方自治体将消失。

  社会保障支出膨胀、潜在经济增长率走低、中央政府债台高筑……在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整体经济社会形势早已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亟须一场大刀阔斧的结构性改革以适应形势变化。

  为维持前景堪忧的社会保障制度,安倍政府继续缩减民生福利,加大征税。2017年,安倍政府决定削减低保户家庭补贴,上调部分老人高额医疗费个人负担比例,并提高较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额。他还将“少子老龄化”定位为“国难”,推出“育人革命”“幼儿教育免费化”等政策来解决人口问题,力求解决入托难、过劳死等突出的社会民生问题。但这些口号和其2012年底上台后提出的“盘活地方经济”“工作方式改革”等概念一样,改革力度不足,治标不治本,很难化解日本社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中日关系走向值得关注

  与福利缩水成对比的是,2017年度日本防卫开支升至5.1万亿日元,连续5年上涨,再创新高。

  在安全领域,安倍政府利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等强化日美同盟,扩充军备。安倍政府还依据新安保法案派自卫队首次护航美军舰艇,不顾民意反对强行重启冲绳美军新基地建设,加快自卫队和美军军事一体化。在外交层面,安倍政府继续使用“俯瞰地球仪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具有浓厚安倍色彩的外交战略。在南海问题等一些地区敏感问题上,日本继续浑水摸鱼,充当搅局角色。

  2018年,凭借2017年大选胜利奠定的强大执政基础,安倍有望连任自民党总裁,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在接下来的4年继续执政,从而成为日本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修改宪法也有望正式提上政治日程,不排除取得突破式进展的可能性。

  另外,中日关系走向值得观察。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安倍政府在一些场合释放出增强两国关系改善势头的信号,但由于日方在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上的立场依然未有变化,两国关系改善的基础还显脆弱,政治互信也尚待培育。

  2018年将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安倍是否调整外交政策值得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日本社会的结构转型也迫在眉睫,在经贸、生态环保、老龄化社会建设等领域,中日合作空间只会越来越广阔。日本政府理应奉行更积极的对华政策,多做有利于双方合作的事情,实现互利共赢。(沈红辉)

责编:戴尚昀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