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无罪,“嘻哈”需谨慎

2018-01-08 17:21:3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嘻哈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化,它真正关注的是人们的真实经历的喜怒哀乐,本质是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1.png

7日深夜,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紫光阁》杂志社官方微博发文回应:“这种‘负面’舆情该怎么应对? 紫宝宝只能躲在‘楼下食堂’紫光阁饭店里瑟瑟发抖!”这条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回应实则与近日舆论的焦点PG one有关。原因疑似是《紫光阁》杂志曾多次发文批判PG One,却被粉丝误认为是紫光阁饭店,进而希望制造“地沟油”问题来为其带去负面影响。

2.png

@《紫光阁》曾发文批判PG one称“公众人物要系好人生扣子”

追溯此次事件的源头,是PG One早年创作的一首成名曲《圣诞夜》的歌词被认为充斥污言秽语,不少网友举报其“教唆青少年吸毒与侮辱妇女”。再加之其此前晒毒品、消费已故歌手姚贝娜等种种行为,使其完全成为众矢之的。

3.png

1月4日,《中国妇女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直指PG One的《圣诞夜》歌词“教唆青少年吸毒和公开侮辱妇女”,文章表示,教唆青少年吸毒与公开侮辱妇女,PG one这次可能真的摊上大事了。

4.png

@共青团中央官微公开呼吁:警惕这首歌曲可能教唆青少年吸毒!公众人物在网络空间更应积极树立公共标杆,给青年以正确的引导。假如真的“纯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已触犯国家的相关法律。

5.png

随后,PG One通过其微博账号@红花会PG_ONE发文解释称其“早起接触嘻哈文化受黑人音乐影响深厚”,而导致歌词“对核心价值理解偏颇”。

网络上也有一些网友为PG One找理由,认为“嘻哈文化本身就是要diss”,说唱者喜欢用唱歌的方式来互相贬低和批判,血腥暴力、吸毒不正是嘻哈文化的特色?但纵观全球,脏话连篇、语言低俗的嘻哈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抵制。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暴力和贫穷生活条件的“匪帮说唱”在美国社会上引起争议,其中大量的脏字和贬低女性的内容认为是违背了美国嘻哈说唱“对自由与爱的向往和追求”的核心精神。而近几年在韩国大火的嘻哈节目《Show Me the Money》也因为脏字过多影响到了青少年而被指“缺乏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个国家,脏话、毒品和对女性的贬低都是社会所不认同的。

其实,嘻哈文化在中国是一种新流行起来的形式,通过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嘻哈歌手才正式进入到观众的视线中,因此2017年也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的“嘻哈元年”。嘻哈进入中国,并受到中国青年的喜爱,也正是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对于各种意见的兼容并包。嘻哈是属于年轻人的文化,它真正关注的是人们的真实经历的喜怒哀乐,本质是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

虽然嘻哈文化的“中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仍然要遵守规则,也不能没有底线。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称,作为嘻哈文化代言的嘻哈歌手,不仅仅是登台表演的艺人,更是新生文化的“代言人”,影响着国内观众对于这一表演形式的认知,“嘻哈”的第一颗“扣子”有没有扣好,就看这一代年轻人的表现了。本存在于“地下”的形式若要走上公开的舞台,就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6.png

“嘻哈元年后,中国应如何拥抱嘻哈文化?反思方向比批评个人更紧迫。”1月6日@人民日报官微就此事再度发声,认为中国嘻哈音乐人应该多进行反思,在嘻哈音乐形成产业链之后,更需要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

同样作为嘻哈爱好者的歌手周杰伦多年之前就曾公开表示,认为自己对社会有很大的责任,尤其是对儿童,所以他希望能够通过歌曲来去传达爱的能量。由此可见,爱与和平才是嘻哈真正应该传递的精神。(文/海外网 介瑾)

(综合人民网,凤凰网,观察者网等相关报道)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