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号文件”里读懂中国新时代

2018-02-06 08:20:2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来为乡村振兴谋篇布局的。

2d7f70e880d94fed9d4b642ed3fabe36.jpg

湖南农村美如画,整齐的现代化民居和阡陌纵横的农田,构成一派静谧而多彩的田园风光(图源:中新网)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立足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全面规划了从现在到205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路线图,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句俗语形象地道出了“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正是如此,中国改革大幕是由农村改革拉开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是中国改革的开篇之作,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让中国走入了气势磅礴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都有了质的进展。然而,由于农业的属性与工业商业明显不同,如不得不经历春种夏收、靠天吃饭的季节轮回,因此,即便从世界范围看,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改革中都是居于天然的弱势地位,这也连带影响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鉴于此,近些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现代化是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必然之举。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就要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以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放到“三农”这个语境下,现代化发展意味着: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现代化,比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这说明,以现代化发展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

在现代化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上,一些国家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的做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积累了较多经验。考虑到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这些做法或经验中,基本上都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例如,从促进投资、促进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化到为40岁以下青年农民提供补贴等,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措施;再如,日本政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运作体系,构建了强有力的财政“反哺”体系和工业“反哺”体系;还有,韩国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资金筹措使用、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建立专门机构。

当然,借鉴他国做法或经验,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但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起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应是不可或缺的选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来为乡村振兴谋篇布局的。

以现代化发展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对政府而言,核心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在地、钱、人三个关键方面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在“地”的方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一道构成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要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在“钱”的方面,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投入总量增长与投入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解决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在“人”的方面,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盯准“地”“钱”“人”三个关键方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进而推动在现代化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