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年味就是文化味

2018-02-15 15:11:42来源:央视网
字号:
摘要: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都说年复一年年味淡了,我看未必,且看平常里为拥堵所困的城市过年就冷清了,且看高速路上头尾相接私家车的急迫返乡路,且看风雪无阻动辄几千里跋涉的摩托返乡大军,但凡是中国人没有不把过年当回事的,国人过年的心在,年味就不会淡。

热爱时尚新生活的年轻人,对春节有何感受呢?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耐人寻味。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贴春联(68.4%)和拜年(52.5%)是人们春节期间参与度最高的两个传统文化活动。62.1%的受访者近些年对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更有兴趣了,青年群体的兴趣度(66.8%)明显高于36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47.8%)。青年群体相比中老年人,对春节更感兴趣,大多人看重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

对小孩而言,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可等长大了,却发现吃吃喝喝的背后,其实都有讲究底蕴,都会沉淀成关于过往的美好回忆,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吃的糕叫年糕,贴的对联叫春联,放鞭炮叫除夕,过年见长辈叩头叫拜年。小时候一到过年村庄里氤氲着喜庆氛围,这就是年味;现在快过年了定居城镇的儿女纷纷开着车进了村庄,这也是年味。只要春节的人气还在,只要人心还在,年味就不会淡薄,而其中最动人的年味,就是文化味,就是传承几千年已成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文化味。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童谣,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年习俗”,也是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儿”。什么时干什么事,讲究循序渐进张弛有度逐渐迎来高潮,这正是农耕社会物质匮乏背景下的生活智慧,背后都有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学问大智慧,每一件事都有仪式性的美感。春节传承至今为中华民族信仰,正是得益于这种蕴含大智慧真哲学的传统文化,而它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奋斗永葆活力的精神血脉。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对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文化复兴也是新时代考题。我们何必舍近求远谄媚西方节日?高贵民族精神、先进理念思想,就蕴含在中华民族年复一年度过的诸多节日之中。春节正是以其仪式感的形式,熏陶并激励着一代代人尊重自然规律、涵养家国情怀、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珍惜优秀传统文化。很多人念念不舍童时的年味,细细思量,哪一种年味不都是饱含着中国特色和中国优越性的文化味吗?

过年了,最大的主题当然是开心快乐,同时,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也提出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考题。“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并改变着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手机拜年,网上采购年货,网上购买车票,网上看春晚……有人说互联网给“春节”插上了翅膀,让年味儿更浓了,也有人认为网络的快速发展冲淡了年味儿,但是无论科技发展多么迅猛,人始终都是这个时代大潮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当你在追问年味去哪了的时候,不妨也为保存发扬春节的文化味做点贡献,从我做起,积极加入到营造积极祥和、欢乐喜庆节日氛围的队伍中去,自觉参与到弘扬传统习俗、家风家训、爱国爱家等主题活动中去,力所能及做一个“网络中国节”的活跃原子。年味就是人气,年味就是文化味,年味就是中国气派,年味就是中国精神,春节的仪式感中,你我皆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特约评论员程振伟)

责编:刘思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