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养老金够发吗?中央给出了答案

海外网 2018-02-28 16:52:54

_REg-fyrwsqi8039637.jpg

近几年,养老金问题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养老金能否按期足额发放的担心和焦虑。毫不奇怪,这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对此,在国新办召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权威的解答。

养老金确保发放无虞

首先,从全国基金结余总量上来看,2017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是4.12万亿,可以支付17.3个月;对比一年前同一时期官方披露的数据,即2016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67万亿,可支付17个月,说明养老保险基金在继续保持以往的增长态势,这相当于为确保养老金发放提供一个不断加厚的“安全垫”。

其次,从全国基金年度增量上来看,2017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是3.27万亿,支出是2.86万亿,当期结余4187亿;相比201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84万亿元,支出2.58万亿元,当期结余2600多亿元,收入的增长幅度依旧领先于支出的增长幅度,这正是游钧副部长提到“社保基金增速在放缓,但是基金的增量并不减”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的具体体现。

其三,从财政投入的潜在空间上来看,虽然这几年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到2016年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出已经达到1万亿,但占同期财政的支出仅仅是5.72%,比上一年增加了1.38个百分点,而且其中还包括了对城乡居民养老和城乡居民医保的补贴。言外之意,即使养老金出现了发放困难,利用财政资金进行补贴仍然游刃有余。

但是,游钧副部长也承认,由于中国现在社会保险制度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比如职工养老还是省级统筹,职工医保还是市级统筹,所以保障的负担不均衡,基金的分布不平衡问题还依然存在,所以各别地区收支还会出现当期缺口。这就暗示了,养老金短期发放的主要问题不是全国总体上的,而是地区结构上的。当然,对于一部分省份的养老金发放困难,中央不会坐视不管,何况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在即,从而也将在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

老龄化压力全球普遍

当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具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赡养比是5:1,也就是说每5个人养一个人,但目前已下降到2.8:1,即不到3个人就要养一个人,而且未来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降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放缓,而基金支出增速呈刚性增长态势,甚至增速进一步加快,这也是游钧副部长所隐含表达的另一个层面的意思。

显然,如果这一趋势得以保持,那么养老保险基金必然会出现当期的收不抵支,进而慢慢耗尽已经积累起的4亿多累计结余。另外,必须强调的是,从1998年开始直到今天,各级政府财政便开始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果没有历史上这些财政补贴,那么养老基金也就不可能积累起如此厚实的 “家底”。换句话说,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离开了这个财政补贴机制,那么可持续性问题将会更明显暴露出来。

当然,我们既要正视养老保险基金确实存在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也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首先,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普遍现象,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从而给养老金的发放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早在本世纪初,欧盟委员会就预测到,人口老龄化因素将主导欧盟各国公共养老金总支出的变化,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包括改革),那么几乎所有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在人口老龄化的重压下都会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公共养老金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便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此起彼伏、旷世久远的养老金改革浪潮,且目前还在进行中,涉及国家之广史无前例,就连作为养老金制度两种模式(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发源地的德国和英国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卷入这场改革大潮中。

虽然各国改革措施和细节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改革不断缩紧公共养老金的发放规则,加强缴费和待遇之间精算联系,从而降低养老金待遇水平,同时引入或强化第二支柱(与中国的企业年金对应)和第三支柱(与中国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计划对应)来进行补充。

中国政府行动“在路上”

应该说,近几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并采取了一些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的措施,比如游钧副部长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就提到了如下几项:一是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二是开展基金的投资运营;三是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保基金;四是做强做大全国社保战略储备资金。此外,还有以前政府相关部门曾经披露的提高退休年龄等。

但是,这些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尽早对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本身进行彻底改革,早改总比晚改好,因为养老金制度是跨代运行,隐藏的是“灰犀牛”危机,弄不好就会演化为货币危机(大量印钞)或财政危机(大量举债),前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如今的阿根廷,后者就是还没有完成走出2008年欧债危机痛苦的希腊。

其实,“养老金能否发放”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在政府财政崩溃之前,政府都不得不为养老金制度兜底,历史上所有国家概莫能外,但是代价却是要全民承担的,而不仅局限于老年人。

(齐传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