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若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公布的划分标准,人均GDP在1006美元至3955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DP在3956美元至12235美元之间的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2236美元则属于高收入经济体。以此标准来衡量,2017年中国已处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中间水平。
谈到中国经济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的位置,不由得联想起近些年为各方热烈讨论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从世界范围看,的确有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却陷入数十年长期停滞不前的窘境,典型的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都长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中国经济目前已转入中高速增长时期。这既有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带来的成本红利减少的因素,也有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的因素,还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主动进行增速换挡的因素,更注重加快从原先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发展方式转变。但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我们面临低收入经济体的追赶竞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面临某些高收入经济体为维护一己之利或明或暗地围堵压制。因此,时常有人担忧中国经济是不是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这种担忧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实,中国经济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背后反映的是因后发优势而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是名符其实的大国经济,三次产业同向发展,产业部门相对齐全。虽总体上与发达经济体尚存一定差距,但我们拥有从低端生产到高端制造的完整工业链条,拥有大量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熟练工人,拥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拥有多样化的对外贸易伙伴,拥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这是那些曾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所无法比拟的。
单就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消费来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的同时,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所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使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据华盛顿邮报2018年1月份的报道,2018年,中国的零售额预计将会和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这将是有史以来的首次。这“首次”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正向“消费强国”转变,消费升级和多样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强的增长动力。
当然,也不否认,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风险。比如,产业多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待强化,需要防控金融风险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作出了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不仅意味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战略支撑,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意味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需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大国经济,中国经济充满足够的韧性,其原因除了经济本身蕴含巨大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总能以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从而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此,同样,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机制创新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动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都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是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如果此后几年中国经济像2017年一样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汇率相对稳定,中国经济不仅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将大踏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