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左)和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右)。(图源:凤凰网)
2月28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台湾旅行法”,下一步经特朗普签署,法案将会生效。如果法案的内容可以付诸实施,美台就可以实现所有层级官员的“互访”。对于台湾和美国可能加强互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月1日在记者会上回答:“上述议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尽管在“一中原则”下,美国没有可能恢复与台湾的正式外交关系,但“台湾旅行法”一旦成为正式法律,将意味美台关系已经具有正常外交关系的实质。“台湾旅行法”将和“与台湾关系法”一起,成为美台关系发展的法律基础,前者代表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而后者将保障美台加强关系的途径畅通。法律基础的不断加强使得美台之间的“非正常”关系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方向转变。
特朗普执政前后,美台关系已经出现一些实质性变化。虽然奥巴马时期,美国也不断强调“与台湾关系法”在法律上重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仍会提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从2017年开始,《与台湾关系法》和里根时期的对台“六项保证”已成为美国“一中政策”的强调重点,中美在“三个联合公报”中达成的共识在美国近一年的对台政策中基本消失,最明显表现在美台军事合作不断加强。从2016年开始,美国不断加强对台湾军售的数量和水平。“2017财年国防预算授权法案”首次以法律形式建议美台提升军事交流级别。2017年12月12日,特朗普签署2018财年国防预算法案,法案建议行政部门考虑重启“美台军舰相互停靠对方港口”的适当性与可行性。这些中美建交后几十年甚至几年前几乎不可想象的立法建议或政策选择正在逐渐接近现实层面,长期稳定的台海局势正在面临中美建交后的最大变数,台海再次成为可能引发中美直接冲突的热点。
如果美国的对台政策变化只是一个孤立的变化,那么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无需特别担忧,毕竟中美建交之后,中美在台海问题上也曾问题不断,甚至走到“战争边缘”。但最近的事态发生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即中美关系的竞争和对抗成分不断加重,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只是一个缩影。中美在几乎所有重大的政治、安全问题上都开始渐行渐远,甚至一直发挥“压舱石”作用的中美经贸关系也开始成为中美关系的负资产。
从2017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面对中国的焦虑情绪越来越重,美国领导人对中国的批评不绝于耳。但这种相互矛盾的趋势已经告一段落,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美国发布的两份报告充分说明,美国已经认真地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甚至是敌人。中国试图通过务实谈判,缓解矛盾的做法却被一些美国政策圈视为稳住美国,继续扩展影响力的“阴谋”。华盛顿无论是强硬派还是理性的自由派,基于不同的逻辑,都开始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无论是在南海压制中国的力量扩展,还是在贸易领域加强对中国输美商品和投资的限制,美国对中国产品正在展开的调查和已经准备实施的制裁措施的力度前所未有。特朗普政府一面不停质疑自由贸易带给美国的伤害,一面拒绝给予支持自由贸易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面退出各种国际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一面担忧中国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内顾”导向不断加强特朗普政府和仍旧怀念美国霸权的精英群体使得美国的对外政策无法展现二战结束以后的一致性和冷战结束后的无比自信。尽管大方向不同,但中国的发展成为它们共同的“替罪羊”,这决定中美关系将开始一个漫长的竞争甚至“斗争”阶段。中国继续其上升趋势和坚持现有的发展道路不动摇,美国只能在“焦虑和不安”中逐渐适应中国崛起,调整对其自身地位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期待中美有足够的理性,避开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
(齐皓,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责编: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