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赖”,发改委将出手严惩

2018-03-06 15:56:22来源:海外网
生成海报
字号:
摘要: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央将在四点上发力,特别是要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并进一步规范红黑名单制度。

QQ截图20180306161342.jpg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网)

3月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国家发改委记者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就社会上出现的“老赖”事件回答了记者提问,并介绍了国家发改委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张勇指出,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在四个方面着力。首先,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其次,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同时,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守信者获得激励,并进一步规范红黑名单制度。最后,要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

此前,河北唐山出现的一起“教科书式老赖”事件,让闻者无不心酸。车祸肇事者忙着买房买车、转移财产,“哭穷”抵赖。受害人最终没有等到那笔救命的赔偿金而撒手人寰。法院判决最终成为一纸空文,受害人的儿子忍无可忍后,上网死磕“老赖”,继而引发了舆论轰动。如何追究“老赖”,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2014年就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与过去代码都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管理的需要分别设置不同,中国目前已统一了社会信用代码;“信用中国”网站的信息公示作用也在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也已建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和44个部门、所有的省区市以及60多家市场机构建立了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披露、信息公示,以及异议处理和联合惩戒等功能。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获得外媒赞誉。德国《Heise》杂志3月2日刊文称,中国正引入数字社会信用体系,来区分好的坏的公民。不少中国公民也都看好社会评价体系将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西班牙《五日报》网站2017年11月6日报道称,中国实行的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在社会上形成诚信氛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成果也越来越多,但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不断提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表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程度和成熟程度还不够高。

万喆指出,首先,在数据采集方面,虽然已逐渐科学化、系统化,但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没有详实规定。怎样在维护数据客观性的基础上,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其次,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融合、整合方面来看,如何在多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联合奖惩,并进一步落实奖惩措施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万喆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可以建立一个专门机构,超脱于原有的数据采集和挖掘,进一步规范信用评分标准,落实跨行业的奖惩措施。万喆举例道,比如一个人开车违规,不止在交通领域有惩罚,也可不允许其贷款,在金融领域对其进行惩处。(海外网 戴尚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