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司法改革在路上

2018-03-10 09:46:1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这五年来,法院之所以能够全方位满足群众愈发多元的需求,正是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并重的结果。司法改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实现法院工作的高度智能化运行与管理。

6c484d05c7f64957beda3bf2c64a192b.jpeg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图源:新华网)

3月9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过去五年工作的报告。报告提及:“2013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55.6%和144.6%。”

当前法院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无疑来自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在数量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攀升,在内容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丰富,不仅要求案件结果的公正,还要求公正结果以高效、便捷、公开、公信的方式实现。在期待上,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深化,不仅要求个案的公平正义,还对法院有着发挥法律指导、引领作用的期待,期待法院运用司法数据,为群众生活提供行为模式参考与权益保障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若是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能通过司法予以保障,群众之间的争端不能妥善解决,美好生活显然只能是海市蜃楼。可以说,努力满足人民在追寻美好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司法需求,是时代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从本次最高法报告看来,各级法院在过去的五年里让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得到了较为全方面的满足。

首先,严厉打击犯罪,满足平安中国的需求。安全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求,五年来,各级法院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48.9万件,判处罪犯607万人,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努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其次,加强产权保护,满足富强中国的需求。有恒产者有恒心,民富才能国强。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财产财富安全感、获得感。五年来,最高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对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司法政策文件,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逐步实现了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司法保护平等,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

再者,维护生态环境,满足美丽中国的需求。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五年来,法院系统出台了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等意见,制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解释,审结环境民事案件48.7万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1万件、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383件、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52件,让破坏环境者付出应有代价,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最后,深化司法改革,满足公正中国的需求。“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最终极的追求。五年来,各级法院通过立案登记制、司法责任制、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繁简分流、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等举措,着力解决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突出问题,妥善审理各类司法案件,并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

事实上,透过最高法报告,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五年来,法院之所以能够全方位满足群众愈发多元的需求,正是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并重的结果。司法改革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实现法院工作的高度智能化运行与管理。我们相信,只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永远在进行时,群众的司法需求一定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满足,法院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必将做出更为长足的贡献。

(舒锐,法律工作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王少喆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