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网)
3月10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因此如何深化国企改革是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热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构成了“1+N”政策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的大框架。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深化国企改革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并作出战略部署,成为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根本遵循。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今后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突破口和具体工作任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将深化国企改革放在优先位置,具体而明确地指出了今后改革的突出工作任务,是对十九大报告的贯彻落实。由此,一张国企改革的“路线图”已明确。
其实,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式在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国家不乏也有类似的国企改革实践。比如,俄罗斯从叶利钦时代的大规模私有化到普京上台后将部分战略性企业收归国有;英、法、意、德按照先竞争性部门和盈利企业、后垄断性部门和亏损企业的顺序进行国企私有化,但法、意、德仍然保留了国有资本对能源、公用事业等战略领域的控股地位;美国以私有化和放松管制相结合进行国企改革,目前仅剩17家联邦政府公司及5家政府资助企业;日本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针对电信电话公社、专卖公社、国有铁道公社三个主要的公用事业企业进行;新加坡对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进行部分私有化,保留对绝大多数政联企业的控制权。上述改革的显著特点,一是国企作为一种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二是政府保持对国企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企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国情不同,他国改革经验自然不能照单全收,不过一些国家的具体做法还是有所启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表述,在篇幅上略少于2017年和2016年,但主题更突出、内容更集中、任务更明确。也就是,以“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为导向,分别部署了五方面的工作任务,突出国有资本的作用。
将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置于改革任务之首,说明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从厘清政府及国资委的权限责任入手,以授权经营体制为主的国资改革是改革的“牛鼻子”,这是对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授权经营体制”的具体落实。通过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才能使市场和政府有效发挥各自作用,有助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供坚实保障。
赋予更多自主权是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虽功能定位有所不同,但同为企业,就必须依靠通行的经营机制来运转,依法自主经营,实现自我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根据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理顺监管职责,调整越位错位缺位的,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重点是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目标是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意味着国企改革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突出主业、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分散资源,无谓地贪多求大。并且,通过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等的关键领域集中、推进股份所有制改革、要求企业要更加注重资产的质量和注重内涵式发展等,在放活、管好、优化、放大四个层面多策精准发力,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则说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国企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同时使参与混合所有制的各种所有制资本都能实现各自的最大价值;二则意味着这个改革尚处于试点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所以要稳妥推进,以求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
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加强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是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具体体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关键性作用,决定了国企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发挥中坚作用,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刘思悦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