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出海,中国IP终须靠实力说话

2018-03-23 09:02:41来源:澎湃
字号:
摘要:前几年谈中国IP,不少论调都酸溜溜的,甚至一些狭隘的观点颇有市场。

日前,《金融时报》报道,亚马逊正商谈购买刘慈欣《三体》小说的版权,计划制作三季系列电视剧,项目总投资达10亿美元。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计划成形,《三体》的规模将比《权力的游戏》还要大。

这不仅是值得国内外“三体粉”狂欢的大事件,也是让中国科幻界乃至文化界为之一振的好消息。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在国内已经吸粉无数,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从科幻读者和研究者的小圈子,逐渐走向知识界和传媒圈、影视圈,成为近年十分火热的“大IP”。

之前《三体》已经得到了许多国际性的赞誉,比如它曾获著名的“雨果奖”,这就意味着《三体》成为世界科幻文学之林里的经典作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表示自己看过《三体》,称之“十分深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能得到这样“规格”的赞誉,实属不易。

前几年谈中国IP,不少论调都酸溜溜的,甚至一些狭隘的观点颇有市场。动辄称迪士尼盗用中国的“花木兰”形象,赚中国人的钱;或者宣扬要打造一个“孙悟空乐园”之类的跟美国迪士尼唱对台戏。

《三体》的IP成功征服世界给我们很多自信,很多启示。

首先,有实力的作品,自然会成为全世界都认同的经典,不必刻意强调其国别属性。《三体》能获得国际上的赞誉,根本还是因为它有过硬的水准,即使是挑剔的文学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三体》的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人物塑造能力,在当代文学作品里堪称首屈一指。《三体》将主题放在人类命运、宇宙终结上,波澜壮阔,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只需要用心创作出好作品,就不用担心没有国际市场。

也应看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同,要让前者转化为后者,还需要资本和媒体的投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消息来自《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有关“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文章,其中论述了中国影视公司融入海外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体》以及其他中国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能否成为现实,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市场”的反馈和协助。

做好自己的作品,实力IP自己会说话,不必为了“国际化”而故意迎合外国受众,搞邯郸学步;也不必反弹琵琶,故意强调所谓中国元素,自我设限。这也是一种自信。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