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挥起关税大棒 特朗普被"中国制造2025"吓坏?

海外网 2018-03-26 17:03:14

特朗普_副本.jpg

资料图:特朗普(图据环球网)

当地时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开征高额关税。他在推特上表示:“对华贸易逆差额巨大,失去控制,这样的事态需要终结,为此我被选为总统”。对此,美国国会研究亚洲贸易和金融的专家莫瑞森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特朗普的目标是降低逆差,那是相对容易达成的,中国可以购买更多大豆、牛肉、天然气和波音飞机。不过,特朗普对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颇有微词,备忘录签署后的第二天,美国贸易代表正式就知识产权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对中国的投诉。

正如莫瑞森所言,逆差问题并没有那么棘手。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首席财经评论员徐瑾也认为,并非逆差国一定吃亏,顺差国一定占便宜。诸多国际贸易的研究已经指出,美国贸易逆差几乎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各国不同经济要素配置之下的合理性问题。难道问题的症结还在知识产权问题上?

据悉,301调查归结了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4项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对此,中国外交部也已多次回应,“关于美方所指称的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中国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强制外国投资者转让技术。在具体的企业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也是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完全没有政府的干预”。

纠缠于知识产权的口水仗,就将最终演化成真金白银的“贸易战”了吗?日经中文网26日发表文章《美国真正担忧的是<中国制造2025>?》,分析了相关争议迟迟无法平息的一个潜在背景。文章援引白宫高官的观点称,“美国真正担忧的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将集中投资于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等尖端技术,到2025年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变为高附加值产业,还提出工业机器人和手机零部件等个别品类提升本国制造比率的目标。鉴于在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中国将迅速追赶美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官员表示:“已无法允许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在美国将中国“侵犯”知识产权视为眼中钉的背后,存在围绕新一代技术的霸权之争。

这类似于“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新变种。而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发布的《特朗普为何斩断“两通”联姻》一文中,作者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将这种现象形容为“美国已经陷入极度恐华症”——从地缘政治恐华开始升格为贸易和资本恐华。文章针对特朗普叫停博通收购高通一案,认为在号称市场自由的美国,特朗普“棒打鸳鸯”当“法海”,将市场主体的“自由恋爱”的“两通”联姻斩断,实际是祭出国家安全这个神主牌奉行“美国优先”。而这正是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典型表现。

对于中美贸易纠纷的根源以及未来的走势,社科院美国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杨水清认为,美国担忧“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一直以来,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占有比较优势,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美国则是出口高端产品,双方互利共赢。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高新科技方面开始迎头赶上,中美在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杨水清还指出,特朗普此次对中国产品征税,除了应对贸易中中美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还有一定的政治考量。在胜选后,特朗普造边境墙、减税等一系列举动,均是为了兑现竞选时的承诺,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同样是为了回应选民的期待,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打下基础。(海外网 吴正丹)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吴正丹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