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剑指“分蛋糕”的全球难题

2018-03-28 11:26:3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收入分配改革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170616074024567.jpg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必须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经济参考报》26日报道,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施工图和时间表即将出炉,旨在构建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收入分配问题是常话常新的议题。持平而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市场经济终究是一种效率导向型的经济形态,讲求按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这里,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劳动,也包括资本、土地等。由于每个人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所掌握的资源稀缺程度不一样,以及受各种非竞争性因素的可能影响,人与人之间出现收入差距将是必然现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所言,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不平等”。

收入分配问题是各国都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法国作为欧式福利国家的典型,在初次分配环节,实施全社会工资指导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在再分配环节,利用以低收入群体为重点保护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减少财富不均的财产税制度等,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实行了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通过社会保障、税收、社会救助等制度实施再分配,意在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对于缩小收入差距,韩国的做法大致也是这样,利用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社会保障,并辅以其他措施相配合,让收入差距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内。从国外实践来看,缩小收入差距,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针对这两个环节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很重要。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新机遇。与过去相比,当前实行收入分配改革的大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变。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彰显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二是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五年来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这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主攻方向,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是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五年来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这意味着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消费升级,不断增强消费进而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多策并举,形成政策合力。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将十九大报告擘画的收入分配改革蓝图变为现实,唯有真抓实干,讲实效重长效。采取诸如积极的就业政策、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分配和再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低、扩中、控高三管齐下,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增强消费进而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有利条件。除了这些直接措施,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拓宽每个人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等,都将对缩小收入差距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立足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018年居民增收综合试点和重点群体专项试点将进入全面铺开关键年,四川、贵州等试点地区将于近期印发居民增收试点方案……收入分配改革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