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中国经济四大信号

2018-04-25 07:08: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战略,短期策略和长期战略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图片1.png

资料图(图源:中新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从会议的内容来看,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判断:

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

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2018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经济运行整体态势平稳。一季度中国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77.8%,而2017年全年是58.8%,这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连续第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内需拉动作用增强。一季度中国服务业生产者指数保持了较快增长,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高于第二产业。2017年服务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为5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8.8%。2018年一季度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到56.6%,贡献率进一步加大。我们已经进入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显示了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仍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同时国内主要还是长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一些外溢效应,特别是近期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大,同时金融市场还有一些动荡,可能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冲击。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强、内需足,回旋余地大,因此未来仍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

面对当前国际错综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特别是一旦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会带来全球经济体系的更加不稳定。而中国更加强调释放深化改革开放强烈信号,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

在刚刚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决定推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等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释放深化改革开放强烈信号。在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战略,短期策略和长期战略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免受制于人,这也是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关注到,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绝不仅仅是贸易或者经济上的保护,还有政治上、军事上以及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交织参与。

积极推进深化改革

中国当前正在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途径,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实现。首先,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短期金融稳中偏紧,但是上周央行大幅度下调准备金率,说明2018年货币政策在稳健中将比较灵活。

其次,深化供给侧改革。创新是关键,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当前中国最关切的创新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当前的国际竞争本质上就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更大的投入应该到研发和创新之中,当然真正见效也需要长期的积累。此外还要重视和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在降成本方面提出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尤其是在目前降杠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利率成本在不断上升,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很是值得期待。

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

过去我们更加关注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楼市的风险,此次会议提到了信贷、股市、债市、汇市和楼市五个市场健康发展,足见我们当前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视。

当然也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这几个市场都暴露了大风险。2013年的钱荒和2015年的股灾,2015年“811”汇改之后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特别是近期港元持续低迷致使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受到了最严重的的挑战, 2016年以来出现债券市场的巨大风险,以及去年以来加强金融监管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事件,都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再是着眼于某一两个市场,而是必须从全局出发,重点突破,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王在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