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机票退改签“闹剧” 该如何终结

2018-05-07 14:08:0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整体向好的趋势,但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在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管和消费者维权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

pbu794740_01.jpg

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民航出行市场早已经完成了大众化。据各航空公司发布的2017年运营数据来看,南航、东航、国航等公司的旅客运输量都超过了一亿人次,与此同时,退票、改签票也成为普遍的现象。不过近日来,有关机票高价退票、改签难的情况频频出现,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江苏省消保委4月24日公布的《江苏省消费者飞机票退改签情况调查报告》显示,30.7%消费者表示提前很早改签但仍然被要求收取高额改签费用,23.5%消费者遇到过退票费用比机票价格高的问题。同时,多家航空公司的退改签政策均不一样,提供同行程同票价的不同航空公司,退票费也有可能相差一倍。

“买得起退不起”行业亟待整顿

究其根本,此次机票高价退票的事件,反映出的是目前消费市场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众多业内人士和评论员都分析过其中的原由,可以归为两类。

首先,目前对于航空机票的“退改签”政策没有统一标准,行业亟待整顿。2004年,民航局把过去“起飞前24小时”作为退票费收取费率的一个标准删除了。这等于说,目前国内已经没有了统一的退票费用规则。据北青报调查,目前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航企的官网上,不论是国内机票还是国际机票,每个价格页面均有相应的“退改签”条款,相对比较规范。此外,一些大型的OTA(在线旅行社)如携程、艺龙等也有“退改签”的条款提示。但因为整个航空票务市场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操作中都由个航空公司单方面进行决定。

其次,市场监管的漏洞明显存在。目前,民航出行早已成为大众出行的选择,退改签机票的现象很常见。民航市场的规模和社会需求强烈,但在退改签问题上的规则不明和标准不一,特别是一些中间代理商坐地起价,在这些规则上搞“霸王条款”。这种乱象的形成,反映出了目前市场在监管方面的缺失。

规避消费陷阱 还需多方努力

由此扩大到中国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也能看出目前消费市场体系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当然,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整体向好的趋势,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强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在信用体系、法律体系和假冒伪劣产品打击上都进行了诸多的努力。

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地改进。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在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管和消费者维权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近日来的机票“退改签”难题正是反映出了目前的漏洞,“霸王条款”的出现,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当然,政府和平台也在为了弥补这些漏洞而进行着不断地努力,此前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也是在完善市场监管上的尝试。就机票“退改签”问题方面,民航局此前表态对近期的事件高度重视,对违反民航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阿里旗下的飞猪旅行、携程等一些旅行平台也开始相继推出“严监管”“零容忍”等监管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作为消费者来说,如何“破局”,防范这种机票“退改签”陷阱才是真正需要获得的“技能”。但众多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并不会认真仔细的阅读平台或是官网上的“退改”条款,等到真正遇到紧急情况时才发现退票的费用超过了预期。因此在购买机票时,要注意仔细阅读订票界面的相关内容,留意是否有默认选项等陷阱。其次,一旦发生纠纷,要在保持理性、克制的基础上,搜集、巩固好相关证据,咨询专业人士,依法向消费者协会、民航主管部门等机构投诉,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