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蔡英文两岸论述仍是“两国论”思维

海外网 2018-05-17 07:23:42

蔡英文.jpg

蔡英文(资料图)

5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接受电台采访时,再次就“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问题发表看法。声称:“九二共识”问题“事涉主权,不能让步”;1992年两会确实举行了会谈,但对会谈结果“各说各话,各自解读,并无共识”;大陆对于国民党(“一中各表”)的说法“也不接受、不认同”。还说,要解决两岸关系的僵局,必须在“对等、不预设政治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建立“互信”,这是她的坚持。蔡在访谈中还表现出,对目前的两岸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感到满意,称“有利于将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内部问题”等。由于这是蔡在执政将满二周年前夕所接受的一次比较全面的采访,颇受各方关注,笔者特作如下的评论与回应。

首先,蔡英文关于“九二共识”不存在,国共两党对此也无共识的说法,根本就是睁眼说瞎话。因为1992年两岸两会就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的原则及所达成的共识的主要文件早已公之于众,是年11月3日、11月16日、12月3日两会往来的信函可作关键佐证;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之所以能够举行,就因为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不可否认,两岸确曾就“九二共识”究竟为何产生过龃龉,但所争的主要是“一中内涵”及如何表述的问题,并不涉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定位。事实上,台湾迄今所奉行的最高法律即体现了两岸一中的原则。为了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建立互信、面向未来、共创双赢,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国共两党重新确认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由此推动了两岸关系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直至达成两岸最高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这些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也曾说过,1992年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共同认知与谅解”,对此“历史事实”表示“尊重”,如今却矢口否认“九二共识”,充分暴露了她玩弄权谋的政客真面目。

其次,蔡英文将两岸关系停滞倒退的责任推给中国大陆,是对台湾民意和国际舆论的欺骗与玩弄。蔡上任二年来,不仅两会协商机制停摆,所签的二十几个协议处于休克半休克状态,两岸民间各项交流倒退,很多与两岸交流密切相关的台湾民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两岸军事对峙加剧,“外交烽火”重燃,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重新紧缩。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矢志推行“去中国化”政策,动摇了两岸关系政治互信的基石暨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显然,天地时空没变,大陆对台政策也没变,为什么台湾政权一更迭,两岸关系就骤变了呢?责任谁属,根源何在,不言自明。台湾最近相继公布的许多民调显示,已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提出质疑,民众对蔡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的表现不满意度高达五六成,满意的仅二成多,足以说明问题了。

再次,蔡英文试图在维持低度的两岸和平状态下,将主要精力用于内部的治理改革、“转型正义”及民生改善,厚积与大陆对抗的实力,依靠美国,以待变,恐怕打错了算盘。且不说这二年蔡的施政已在岛内社会引起高度争议和尖锐对立,搞的其办公大楼前“拒马”如阵,外出不敢公布行程,“畏民如虎”创下台湾历任领导人之最,单说依靠美国就很不靠谱。中美关系高于、重于台美关系是人所皆知的事,否则不可能发生1970年代台美关系大逆转暨中美关系大翻盘的事,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中美关系必将进一步增进,台美关系只能服从这个大局,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台湾作家王丰所说,两岸关系是台湾内外形势好不好的关键。两岸好,台湾就会好;两岸互动不佳,甚至停摆,台湾的经济民生必然衰败。寄望美国为“台独”埋单只能是痴心妄想。蔡英文虑不及此,把视台胞为一家人的祖国大陆当作敌人,把视台为“棋子”的美国当成永久靠山,甚至幻想自己当“棋手”玩弄各方,徒贻笑大方。

最后,蔡提出要“在两岸对等、不预设政治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对话”,令人产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错觉。笔者同意两岸应进行平等对话、沟通乃至谈判,这是因为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对等”则要讲究实力。两岸综合实力对比本来就不对称,如今陆强台弱差距越拉越大,台湾有什么本钱要求与大陆“对等”呢?至于“不预设政治立场”就更天真了。试问今天国际社会,有谁会进行不预设立场的政治对话或政治谈判呢?蔡英文要求“对等、不预设政治立场”本身就是预设立场,其根本目的是,拒绝两岸在“九二共识”暨“一中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为“台独”的政治目的服务。

综上所述,蔡英文“5.14”言论完全是故意避实就虚,混淆视听,为自己不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辩护,本质上仍然是“两国论”的思维,不过碍于政治现实不敢说破而已。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九二共识”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定海神针,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僵局无法打破,说什么都没用。

(杨立宪,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李鹏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