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友”习近平的儿童节

2018-06-01 09:48:5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习近平自身也正是在少年时期,塑造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儿时立下的目标也成为他治国理政的理念源泉。

1122917848_15277460292551n.jpg

习近平与孩子们在一起庆祝儿童节(图源:新华网)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30日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学生回信,祝他们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节日快乐。习近平在回信中提到,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少年立志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习近平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习近平自身也正是在少年时期,塑造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儿时立下的目标也成为他治国理政的理念源泉。

习近平在四五岁时,母亲拿着小人书讲述《岳母刺字》的故事。当他问出“刺字不疼吗?”之后,母亲的一句“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里”,让习近平铭记至今。自此,“精忠报国”四个字,也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上学后的习近平,也有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记忆。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与小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童年:“我是1959年上学,1960年入队,因为年龄稍小,不是第一批,当时还哭了鼻子。”听到这,孩子们笑了起来。习近平还说起自己的“升迁”之路:上学的时候也当过“一道杠”、“二道杠”,后来当中队旗手、中队组织委员、中队长。他谆谆教导孩子,“‘一道杠’是一种责任,‘二道杠’就是更大的责任。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准备着,将来要接班。”

1962年,也就是习近平9岁那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父亲习仲勋遭受政治迫害。受此牵连,年幼的习近平在文革期间,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文化大革命”时期,习近平随母亲搬到了中央党校。在那儿他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读书机会。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成了他喜欢的读物,以至于其中很多警句至今都能背下来。

心系儿童成长

习近平一直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他曾以“大朋友”的名义向全国的少年儿童祝贺节日。无论多忙,习近平都会抽出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操场上、教室里、课外活动中、国内外……都留下了他和孩子们的动人故事。

2013年到2016年儿童节前后,习近平或是送去祝福和寄语,或是去到他们中间,陪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属于他们的节日,与少年儿童分享自己的故事,对他们的成长进行谆谆教诲。

2014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深情的对孩子们说“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同学们要让今天播下的种子在将来有一个丰硕的收获”。2015年6月1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嘱咐“小伙伴”们:“立志是人生的航标,志向有很多,小时候有些朦胧,但我们要抓住首要的,首要的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这一条不能丢”。

习近平对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节日的祝福和陪伴上,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在考察调研、探望灾区群众时,也都将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挂在心上。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期间,鼓励龙门乡兴隆中心校的孩子们要敢于有梦,“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

2016年12月24日,在给北京市八一小学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的回信中,习近平鼓励孩子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希望他们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曾将“中国梦”解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这样的内涵要得以实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更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他多次指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综编/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