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双边范畴 中德关系站上“新起点”

2018-06-01 15:41:3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德两国高层的频繁互访与深入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深化战略合作,为中德两国在多边场合上的合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W020180601503614472147.jpg

当地时间2018年5月3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柏林同德国外长马斯举行会谈。(图源:外交部)

5月3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德国,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并与德外交部长马斯举行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继默克尔5月24日-25日访华后,两国高层短时间密切互访,为中德关系“新起点”开了个好头。

中德两国高层交往频密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值中德建交4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相隔一个月相继访德。而2018年除了已经进行的密集磋商,中德两国7月份还将在柏林举行第五轮政府磋商,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也已接受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的邀请。2018年仍将见证两国高层快节奏的密切交往。

中德两国高层的密切往来是双边关系内生动力推动的结果。近年来,中德关系实现全方位良好发展。两国关系站位提高、战略性提升,2017年两国举行了首届安全对话、外交与战略对话,建立并启动了人文交流机制,为中德全方位战略关系的健康发展赋予新动力。中德务实合作加速推进,2016年以来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及第一大实际投资来源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德投资迅速增加,双方投资合作也从“单行道”进入“双向快车道”。创新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主线,“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正式启动。中德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文化、教育、足球、青少年等领域的频繁交流增进两国之间的民意基础。中德两国在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正逐步深入。同时,2018年3月,两国分别产生新政府,中德关系站到了“新起点”上。当前的紧密交往是两国新政府沟通对表的必然要求。而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作为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唯一“联合内阁会议”机制,也为两国高层的密切往来提供了“机制性保障”。

中德两国高层紧密沟通也与当前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有关。在当前特朗普发起“全球性贸易战争”,又屡屡“退群”的背景下,中德两国需要“加强协调,增进互信,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在某种意义上,特朗普单边主义做法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正使两国更加意识到维护当前全球多边体系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政策以及出尔反尔,不仅破坏了多边外交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更削弱了当前多边体系的信誉。特朗普仅强调竞争面而不看合作面,只追求自私自利而放弃合作共赢的方式,正改变各国思考、看待国际问题的方式。

中德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和重要的稳定性力量”,有必要携手维护当前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和世界和平稳定,共同推动新型国际关系,而这也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诉求。正如王毅所说,“中德关系的战略内涵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近年来,两国在全球事务、多边场合的协调日渐增多,譬如中德两国先后于2016、2017年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作为G20的 “三驾马车”,两国在议题设置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充分沟通及密切的协调,两国在多边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接下来,随着特朗普不断向中、欧挑起贸易争端,伊核协议也将迎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德两国的密切协调迎来了新的考验,对中德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德两国高层的频繁互访与深入交流,有助于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深化战略合作,为中德两国在多边场合上的合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2018年3月,习近平应约同默克尔通电话时,对中德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在5月底两人的会晤中,习近平又重申了这一点。习近平认为,除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大框架外,中德两国还应成为“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当前,中德关系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沟通、协调下,两国能够把握好中德关系的合作大局,共同克服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推动中德关系行稳致远。

(胡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戴尚昀、李鹏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