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王菊还是做范冰冰?

2018-06-04 10:39:57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摘要:口口声声说爱王菊,其实你们心里最想做的是范冰冰吧。

王菊,王菊,又是王菊

你的生活正在被王菊包围。

她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你关注的公众号里,你刷微博时右侧的热搜栏里;你或许从未完整地看过一期《创造101》,却看了无数次王菊的表情包,以及那句“重新定义中国女团”的宣言截图,甚至有时候,你也会熟练地用“菊”字造个俏皮的四字成语。

不论你是否愿意,王菊正像潮水般从四方涌来。当然,就像“土逗公社”的作者赵施年所说,王菊确实足够特别,并具有火起来的素质——她大龄参赛,拒绝让年龄成为自己行动和梦想的限制;她跨界出师,甩开了不知曾围困多少人的路径依赖;她意志坚定,不随大众审美而委屈自我。一时间,她似乎承载了女性对理想性格最美好的想象,她在节目中每上升一步,似乎也意味着像她那样不完美的普通人的小小胜利。

但也有评论者认为,王菊的火爆早已脱离了王菊本身,她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一个容器,成为人们累积已久的情绪的宣泄出口。公众号“萝贝贝”作者把话说得更明白——人们就是想看看,把这个人投上去会怎么样?对这些旁观者来说,主导这场大型情绪实验的是年轻人“反主流”的集体无意识,狂欢的激情下,厌倦陈规又深陷陈规的人们正隐隐期待王菊能引发一场“重新定义”的革命。

但这场革命真的会发生吗?

王菊扩散史

话说回来,王菊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

公众号“三声”以“病毒”形容王菊的扩散,在《“病毒”似王菊》里,作者张一童和张璇将这场狂欢分为如下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主要推力来自性少数群体。被王菊身上那一丝欧美DIVA的气质所吸引,这个群体开始抱着某种调侃心态制作表情包和文案。这奠定了“菊文化”的开端和基础:吸睛的表情包和朗朗上口的文案构筑了对互联网群体社交和亚文化族群形成至关重要的“共同语境”,随着最初的“陶渊明”们的地毯式扫射,这些意义浅薄但过目难忘的内容开始向四处扩散。

一个重大转折发生在王菊真正参与这场“王菊热”时:从拿网上的黑料自嘲,到主动询问马东为何自己实力不弱却因为外貌不能得到更多关注,再到《木兰说》里自我剖白式的作词和“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的宣言,王菊的性格和面貌开始鲜明凸显;被席卷进狂欢的她,正潜移默化地改造着这场狂欢。

从“扩散”到“爆发”的转变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随着明星和关键意见领袖纷纷表达对王菊的支持和热爱,“菊文化”在网络空间内社群间信息交换和传播迎来二次爆炸,只是这一次,质疑转为认同,调侃变成赞美,且更多“菊外人”被卷入其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和如此高的传播度下,符合人们在知识水平、思考能力、价值取向上最大公约数的信念推动了这个庞大群体的行动,这个信念以一个简单易懂的行为被表达出来——给王菊投票。

“你一票,我一票,王菊还能继续跳;你不投,我不投,王菊何时能出头”,在这些话语的鼓动下,“菊文化”以燎原之势侵占了人们的窗口。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