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习近平的高考故事

海外网 2018-06-07 13:56:26

习.jpg

图据新华社

6月7日,2018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全国975万考生踏入考场,迎来人生的大考。恢复高考41年以来,数以亿计的国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广大青年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高考也一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习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也多次谈到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青年的发展。

多项措施并举护航高考

2014年8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随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更加具体的安排,指出要从考试形式和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2016年,习近平再次提出,考试招生制度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清理规范各类特殊招生形式。

亲身经历鼓励青年学子

高考恢复前夕,习近平正在延川县下乡。1975年,清华大学有两个名额分配到了延安地区,尽管当时的习近平各项成绩都十分优秀,但由于家庭出身比较特殊,习近平的高考之路也可谓一波三折。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自己上大学的这一段经历时提到,“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父亲下放的洛阳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才上了大学。

青年时期开始,习近平就有着对清华大学的无限向往,三个志愿都报了清华大学,大有“非清华不上”的决心。最后,他也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讲话、座谈等方式与广大青年进行互动交流,对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鼓励广大青年努力拼搏,实现梦想。

作为学生时期的重要转折点,高考前后的时光总是忙碌而紧张的,习近平把学生时光看作是“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提出梦想是从学习开始的,只有不断学习,增长本领,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走进中国政法大学进行考察,在与师生交流时谈到,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风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青春正是奋斗的年纪,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广大青年人寄予厚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大学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通过高考,青年人将奔向更广阔的舞台,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的梦想,在拼博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综编/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