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与德国政要激辩“是否该防中国”

2018-06-22 13:43:37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这种站在德国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一下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为辩论准备的海报。

“德国必须要提防中国的影响力吗?”这是当地时间19日晚在德国汉堡举办的“科尔伯辩论”的话题。该场辩论由颇具影响的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举办,该基金会近些年在促进中欧相互了解方面做了很多努力,4年前曾邀请中国领导人发表演讲。辩论采取“牛津式辩论”模式,设笔者为“反方”,德国籍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彼蒂科费尔为“正方”。面对彼蒂科费尔的傲慢和偏见,笔者反驳时有理有据,奉劝德国人“不要失去自信”。辩论现场有300多嘉宾旁听,并网上直播。让笔者略感遗憾的是,现场听众多为老年人,这表明在老龄化严重的德国,年轻人显得越来越不关心政治。

科尔伯辩论现场,左一为中国人民大学“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右一为德国籍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彼蒂科费尔。

遇到缺少调查研究的“疑华派”

笔者几年前在布鲁塞尔工作时就认识彼蒂科费尔。彼蒂科费尔曾任德国绿党领导人、欧洲议会绿党党团主要负责人。据说,他读过马列著作,也读过《毛泽东选集》。有人说他经常访问中国,称赞过“中国取得的成就”,但也有人说,随着欧洲民粹主义抬头以及欧中力量结构的此消彼长,他成了“疑华/拒华派”。在辩论过程中,这位由政客担任的“正方辩手”在公共场合表现出十足的傲慢与偏见。

作为“反方辩手”,笔者一开口就让在座的德国人大吃一惊:“德国的确要在意中国影响力!”辩论主持人赶紧问:“难道辩论一开始就结束了?”笔者笑着说:“没有啊!有可能彼蒂科费尔先生也会改变看法,认为德国不必在意和提防中国的影响力。”这样的开场,不只是为活跃气氛,更在于提醒对方要换位思考。

在笔者看来,德国要警惕和提防的对象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体制和意识形态都完全不同的中国,还有俄罗斯,甚至现在德国人也开始对美国人说“不”。笔者分析说:“对德国人来说,俄罗斯是老对手,拿美国又没法子,而中国是新变量。跨大西洋关系现在再不堪,德国也没有质疑西方国家共同的价值观。答案是德国人喜欢民主党,但现在的特朗普政府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国,而且美国的政策具有波动性,相比,中国又是恒久、向上的。”

笔者告诉德国人,德国对中俄美都有所“忧”,不论说什么,结论都是欧洲认为自己成为最大受害者,好像成了“食草动物”。笔者开篇立论说:“但是,请你们放心,中国近代以来就是‘弱肉强食’政治法则的受害者,所以绝不会搞这一套!这不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和发展路径。”

这种站在德国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一下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笔者继续阐述:“与其说德国担心中国影响力,不如说德国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害怕变化,这是你们的保守心态使然,并非担心中国本身。与其说担心中国影响力太大,不如说担心自身影响力下降。换言之,德国人是借中国来说事儿。”此时,不少现场的德国听众发出会心的笑声。笔者请现场听众思考:“有哪个大国近三十年未对外动武?但你们可知道,中国是联合国五常中派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