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举办的这场国际论坛 重要在哪?

2018-07-10 17:17:3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中国自然不能缺席。

J_Ww-hezpzwt5839131.jpg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了《2018贵阳共识》(图源:贵州发布)

日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阳召开。来自35个国家的2000多名嘉宾就气候变化、海洋、森林、湿地、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等一系列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本次年会致贺信,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向论坛致贺信。在致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中国从未缺席

习近平主席的两封贺信已经充分指出了中国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互动是全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共同话题。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地球村成员意识到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政治议题,中国自然不能缺席。

事实上,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中国从未缺席,而且一直在积极行动。1972年,中国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第一次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召开的国际会议。1992年,中国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涉及两个持续至今的议题——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一直在履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则一直扮演着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起国之一。在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中国郑重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顶点,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在日益活跃的国际环境议题参与中,中国需要、也应该举办属于自己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借助这样的交流平台,世界其他各国关于生态文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可以被大家所借鉴学习,而中国的努力和成绩也可以为大家所了解熟悉。

交出优秀答卷

中国是一个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的人口大国,长期处在资源与环境的重压和约束之下。国际社会可能关心两个重要问题,而中国需要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问题之一,中国经济规模的继续扩大、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否会加剧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是否会恶化全球生态环境?在“谁来养活中国”等质疑的背后,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不了解与不信任。通过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我们向国际社会反复重申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充分展示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问题之二,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同样也面临着局部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否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案?如果连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如此巨大的中国都能全面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那么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定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获得更大的信心。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正是这样一个展示的窗口,让各国代表与媒体了解中国在绿色能源、绿色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实践进展,从而推动操作层面的更多交流。

在贵州省的省会贵阳举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可以说更加凸显出这一论坛的国际意义。和北上广等大城市不同,贵州省尚处在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自然遗产地保护、土地石漠化、贫困人口数量较多等任务。在这里,不可能像其他地区一样走大开发、大建设、重工业的路子。如何把贵州相对丰富的生态资源保护好,让绿水青山永葆?如何把生态产品开发好,让它转化为提高老百姓收入的金山银山?贵州省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方面的探索,既可以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宝贵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份可供借鉴的发展案例。

(陆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讲师,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介瑾、孟庆川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