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人创造“乌干达制造”

2018-09-07 08:36:57来源:环球网
字号:
摘要:产业园或经济特区是北京希望推广到其他国家的中国产业模式。

乌干达《箴言报》9月5日文章,原题为“中国在乌干达产业领域的足迹”。你绝对不会想到,距首都坎帕拉63公里的纳卡塞凯区的卡贝卡,会从游击战的废墟中拔地而起。如今,这里充满经济活力——原因与周边地区的土地热和纳孟克克拉农业产业中心的开发有关。该产业园是中国-乌干达的合资项目,包括从水果加工到陶瓷制造等多个价值链产业。官员们说,不久还将开设一个汽车组装工厂。

开发该产业园的是中国投资者,他们还在开发位于姆巴莱区的另一个产业园。去年,有8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开发该产业园——预计将容纳55个工厂并创造1.5万个就业机会。建设产业园的目的是推动乌干达工业化。

投资与私有化国务部长伊芙琳·阿妮特说:“他们(中国人)怀着好意来到这里准备投资,结果(之前)因为我们,他们屡屡受挫。”“但产业园开发项目会彻底改变这一切,不论怎么看,它都是乌干达工业化的关键,我们准备与中国人不懈地合作。”

产业园或经济特区是北京希望推广到其他国家的中国产业模式,其发展仰赖建设未来厂商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乌干达投资局数字显示,目前已有21家中国公司入驻纳曼维/坎帕拉产业园,卢兹拉商业园也有一家中国公司,多数从事农产品加工。

被问及这是不是个变局性改革,乌干达投资局发言人斯泰拉·卡妮克说,回答显然是“是的”,“中国投资已大大促进乌干达的基础设施发展,特别是在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领域。中国是乌三大外资来源国之一。”贸易部外贸司司长希尔弗·奥杰卡认为,长远而言,中国制造商数量的增加最后将发展为“中国创造的乌干达制造”。

阿妮特表示,乌政府正努力缩小(与全球市场的)贸易逆差,产业园是乌干达向工业化注入生机的唯一机会,“既然我们自己不能生产,何不邀请中国人到这里生产供我们消费、甚至出口。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进口。”乌干达被视为净进口国。总统穆塞韦尼数次忧虑地表示,国家只能出口50亿美元,却花掉70亿用于进口。中国企业在乌干达本地生产出口“中国创造的乌干达制造”正是一项(应对)战略。

研究报告“中国的工业化——对非洲工业化的意义”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成就产生许多经验,例如如何把握全球化机遇,如何消除工业化瓶颈,如何发展工业园吸收外国资本、技术等。尽管非洲不能简单地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但中国的经历对非洲有太多借鉴意义。(乔恒译)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